人物生平
在舊中國,各地清真寺的生活一般都比較清貧,學生們的生活費用也沒有保障,經常“等米下鍋”,餓肚子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這樣的條件下,巴文祥仍然發憤學習,常常餓著肚子學到深夜。由於他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加之天資聰慧,善於領悟,頗得師長讚賞和同學們的尊重,在求學期間經常擔任大學長。
為了成為一名出色的阿訇,巴文祥曾先後跟隨伊斯蘭教著名經師李世傑、張清林、李振基等阿訇學習,使他在阿拉伯語文、波斯語文和伊斯蘭教經典知識方面達到了可勝任阿訇的水平。1937年,21歲的巴文祥正式穿衣掛帳(畢業),被確山縣新安店清真寺聘請為阿訇,從此,開始了他的教職生涯。
在新安店清真寺執教的過程中,時值日本侵略軍飛機轟炸,清真寺房倒屋塌,蓬蒿滿院。他會同清真寺董事會分赴駐馬店、遂平、西平、漯河等處籌劃捐款,終於1939年蓋起禮拜大殿三間,水房兩間,重新修繕了講堂屋。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制定了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使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獲得了新生,在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方面也得到了尊重和保護。在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感召下,巴文祥阿訇深得教益,倍受鼓舞,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和做好宗教工作的信心。他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發動回民民眾回響黨和人民政府的號召,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各項建設中去,被人們尊為愛國愛教的榜樣。
從1953年到1956年,巴文祥阿訇先後被西平縣蔡寨清真寺、西平縣北關清真寺聘請為任教阿訇。
在西平任教期間,他經常深入體察當地回族民情,及時了解回族民眾的生活狀況,把回民民眾捐贈給他的乜提、天課,用於救濟生活苦難的回民民眾。在從事伊斯蘭教學中,他不僅積極宣傳伊斯蘭教教義和愛國愛教、和平民主、團結和睦的進步思想,還大量吸收貧苦的回族子弟到清真寺接受經堂教育及漢文化知識教育,為民族教育的發展和各族人民的團結做出了有益的貢獻。1954年,巴文祥阿訇當選為西平縣人大代表。
1956年,巴文祥阿訇由西平到駐馬店清真南寺任教。在此後近30年的工作中,他總是利用回族穆斯林主麻日(星期五)聚集禮拜時間,教育廣大回族民眾愛國愛教,識大體,顧大局,講包容,明大義,牢記伊斯蘭“和平”、“團結”、“友善”的本意,樹立回民形象,為營造家庭和美、宗教和睦、民族團結做出積極貢獻。
巴文祥阿訇一生中好善樂施,扶貧濟困,他的這一美德,遠近聞名,人人敬仰,婦孺皆知。有一次,一位從山東來駐馬店投親的回民,因未能找到親屬,路費用盡,生活無著,便來清真寺求助。巴文祥阿訇見其衣衫單薄,難以抵禦冬寒,便將自己新做的棉襖、棉褲拿出來相贈,還給了他一定的費用。像這種來清真寺里募捐建寺或乞求路費的情況幾乎每月都會發生數起,巴文祥阿訇總是有求者必相助。家人們為這些人打理做飯,整日忙個不停,有時對阿訇有些怨言也不敢表示。為此,巴阿訇常常教育家人說:他們來清真寺吃飯是真主慈憫給他們的飲食,你們僅僅是把生米做成熟飯罷了,真主會慈憫你們的,不能有什麼怨言,否則就勞而無功了。
巴文祥阿訇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本民族和宗教事業,深受全市人民的敬重,黨和政府也給予他很高的評價和榮譽,先後被選舉為政協駐馬店市第三、四、五屆政協委員、常委,駐馬店市第七屆人大代表,河南省伊斯蘭教協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巴文祥阿訇作為伊斯蘭教上層人士也受到了攻擊,但他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是偉大、正確的,堅信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總會得到貫徹和落實的,“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愛國之心從未動搖過。1958年,他被迫離開清真寺,先後到蔬菜隊、街道集體生產單位紡織器材廠勞動,由一位伊斯蘭教宗教人士變成了體力勞動者。他說:“勞動是光榮的,阿訇也是人,走自食其力的道路是正確的。”由於他勤學肯乾,認真負責,各項工作完成的比較好,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領導的表揚和獎勵。
為了讓駐馬店回族民眾吃上清真肉食,巴文祥阿訇不顧個人的安危,為大家偷偷辦理宗教事務,如屠宰、結婚、喪葬儀式等,深得回民民眾的敬重和愛戴,大家都從心底里感激這位忍辱負重,鐵骨錚錚的好阿訇。
1979年,國家落實民族宗教政策,各地清真寺都逐漸得到了恢復開放,巴文祥阿訇被請到駐馬店清真南寺,重新擔起了教務的重任。
歷經磨難的巴文祥阿訇經常對回族民眾講:十年動亂,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安定團結的重要。因為安定團結是取得一切勝利的重要條件。全國人民的團結,回族內部的團結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回響黨的三中全會的號召,大力宣傳和落實全會精神,促進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乾四化,使偉大的祖國早日成為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986年春,巴文祥阿訇因病去世,享年七十歲。駐馬店市廣大回族民眾悲痛萬分,在為老阿訇舉行殯埋儀式時,駐馬店數百名回族民眾參加了殯禮,大家懷著沉痛的心情告別了這位德高望重的優秀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