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吉壘鄉

巴吉壘鄉隸屬吉林農安縣,巴吉壘鄉所在地位於農安縣城西31公里,農安至伏龍泉油渣公路經此。轄太平山、雙榆樹、莫波、太和、東鐵、李家圍子、南窪子、上河灣、元寶溝、四合、石頭崗子、麻花店、西鐵13個村。鄉境地處波羅泡子南沿,水利資源豐富,有葦塘、上河灣2處小型水庫,3個較大天然泡塘。全鄉有6處較大草原,面積 4.7萬畝。年產牧草居全縣首位,是養鵝、養羊較多的鄉。

基本信息

巴吉壘鄉

吉林農安縣巴吉壘鄉巴吉壘鄉所在地位於農安縣城西31公里,農安至伏龍泉油渣公路經此。轄太平山、雙榆樹、莫波、太和、東鐵、李家圍子、南窪子、上河灣、元寶溝、四合、石頭崗子、麻花店、西鐵13個村。清代設縣後為農治社,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為泰區,宣統二年(1910)改為巴吉壘自治鎮,1926年改為九區並設巴吉壘鎮,淪陷時期為巴吉壘村,1949年為巴吉壘區,1958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鄉境地處波羅泡子南沿,水利資源豐富,有葦塘、上河灣2處小型水庫,3個較大天然泡塘。波羅泡子盛產鯽魚,鰲花、鯿花等較佳魚種也有少量出產,鯽魚味美有名。波羅泡子水產所設在該鄉。全鄉有6處較大草原,面積4.7萬畝。年產牧草居全縣首位,是養鵝、養羊較多的鄉。礦產有矽砂。1985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元寶溝發掘1處新石器時期遺址。1、晉朝時,夫余將王城遷到農安縣城,夫余在494年被勿吉滅亡。(勿吉,北魏時稱粟末靺鞨為勿吉。)2、遼聖宗耶律隆緒(遼國第五代皇),是遼極盛時候,1004的年與北宋訂立澶淵之盟,規定以白溝河(今河北境內)為界,遼聖宗曾大力興建黃龍府,把黃龍府做為他在東北地區最大軍事重鎮。因此,黃龍府曾有“東塞”“銀府”之稱。(遼國都上京臨潢府稱“西寨”“金府”)遼聖宗時所修建的建塔,至今仍屹立在農安縣城內。3、1140年改黃龍府為濟州;1189年,將濟州改稱為隆州;1214年將隆州改升為隆安府,農安之名由隆安。龍安變音而來。4、元時,農安是遼陽行省開元路的路治所在地,又改稱黃龍府,1342年元將開元路的治所遷到鹹平(遼寧開原)後,黃龍府被廢棄,荒蕪達300年。5、乾隆年間,魯、冀、豫發生水旱災,災民逃到這開荒,1889年農安縣。6、農安縣知縣李澍恩是維新變法時積極推行新政而著稱的人物。7、1927年,開明紳士趙錫令在縣城開辦電廠,結束縣城用煤油燈照明的歷史。8、閻慕昭為女子辦學(伏龍泉)9、1945年11月15日,中共吉林省工委和省軍區派劉德彪到農安接收偽政權,農安第一次獲得解放。1946年3月14日,我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三軒和遼北軍區一軍分區所屬146團,第二次解放農安,縣政府由伏龍泉街遷移到縣城。1947年10月18日,我獨立四師,第三次解放農安;縣政府從三盛玉拉拉屯遷到縣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