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商貿園區管委會

4、整合資源,信息共享。 建成較完善的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實現農業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和共享。 6、信息化建設環境更加最佳化。

為更好更快地推進我市信息化和信息網路體系建設,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根據《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和《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十一五”專項規劃》,特制定本規劃。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要不失時機地推進信息化”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以改善發展環境、提升城市功能、促進新農村建設、帶動經濟發展為目標,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網路安全,加快信息產業發展,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為贛州經濟社會科學和諧的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提供支撐服務。

發展原則

1、統籌協調,重點突破。堅持規劃先行、統籌安排,防止各自為政、重複建設。著眼需求,講究實效,緊緊抓住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有重點、分步驟推進,發揮示範工程的帶動作用。

2、政府引導,規範運作。充分發揮政府在統籌規劃、巨觀調控、政策導向、組織推進等方面的作用,調動各方面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以政府為主導,加快電子政務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加速信息技術在社會各方面的廣泛套用,按照市場規律推進信息化建設。

3、加強“對接”,促進開放。加強區域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積極引進、消化、吸收“長珠閩”地區的先進經驗和適用技術,促進產業對接與體制機制對接。

4、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加強組織協調,整合已有和新建的網路基礎設施、業務套用系統和信息資源,充分發揮信息化資源的效益。加強政府業務流程的最佳化設計和制度創新,促進信息資源的公開、共享與利用。

5、最佳化產業,服務經濟。著眼於產業結構的最佳化與升級,加快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信息化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

發展目標

今後五年,我市信息化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積極應對信息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圍繞“一個戰略”(“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突出“二個重點”(以電子政務建設和信息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為重點)、打好“三項基礎”(完善政府網站建設、最佳化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數字贛州”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五大提升”(全面提升信息技術套用水平、公共信息服務水平、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水平、信息產業發展水平、公民信息化知識水平),通過五年建設,使我市信息化水平邁上新台階,形成合理、適用、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化套用和服務支撐體系,信息化發展在省內處於比較先進的水平,成為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區域性信息中心城市。

到2011年,我市信息化發展的具體目標是:

1、形成覆蓋全市的高速通信網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全市光纖網路36萬芯公里,實現光纖到小區、大樓;全市固定電話達180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60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61部/百人以上,網際網路用戶超過50萬;實現100%自然村通開電話、100%行政村通寬頻網。

2、基本建成電子政務體系框架,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顯著增強。建立較完善的電子政務統一網路平台,政務信息網延伸到鄉,100%的市級和縣級政務部門接入政務信息網,基本實現網上辦公;重點業務系統、資料庫基本建成運行,實現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包括市、縣二級政府及各部門的“政府網站群”,成為政府“信息發布、便民服務、互動交流”的視窗,實現可公開政府公文和辦事表格100%網路下載、政府行政許可項目80%網上辦理。

3、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取得明顯成效。100%的大型企業和60%以上的中型企業實現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位化、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經營管理網路化。企業電子商務普及率達到60%以上。建成較完善的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實現農業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和共享。

4、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得到廣泛深入的套用。交通旅遊、社區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信息化建設基本成型,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5、電子信息產業逐步壯大。信息產業增長速度高於同期GDP的增長。軟體開發、系統集成、網路服務、信息內容等信息服務業達到一定規模、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本地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集成商、專業諮詢與外包服務隊伍。

6、信息化建設環境更加最佳化。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管理體制和機制,形成比較完善的信息化建設政策環境和標準規範體系;建立規範、活躍的信息產品和服務市場;全市100%的城市和農村中學普及信息化知識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