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一[重慶長風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巴一[重慶長風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巴一,原名巴毅。“老舍文學獎”得主,被稱為“藥王”作家。曾就讀於魯迅文學院高研班。重慶長風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屆中國時代十大新聞人物、2004年度中國十大榜樣人物。有同名人物副主任醫師。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巴一,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巴樓村。現居重慶。原名巴毅。湖北大學畢業。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簡歷

1989年分配到太和縣司法局,後辭職到重慶,當過推銷員,現任重慶長風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就讀於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全國青聯委員,重慶市青聯常委,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委員。

榮譽

曾被評為“重慶市十大傑出青年”;第15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首屆“中國時代十大新聞人物”;2004年度“中國十大榜樣人物”。出版中篇小說《淮北往事》、《復仇》和散文集《故鄉在晚風中》、《巴一散文選》等多部。電視劇《漂在重慶》獲“星光獎”,其作品曾獲“老舍散文獎”、“華夏散文獎”、首屆“鯤鵬文學獎”、第一屆、第二屆“重慶文學獎”等。

作品

出版中篇小說《淮北往事》、《復仇》,散文集《故鄉在晚風中》、《巴一散文選》等。電視劇《漂在重慶》(編劇)獲星光獎。

人物事跡

征服“藥王”作家

2004年3月,年僅 39歲的巴毅獲得“老舍文學獎”,成為重慶作協有史以來首次獲此殊榮的作家。與此同時,他經營的重慶奧康藥業、長風醫藥兩個公司事業蒸蒸日上,資產達到上億元。

巴毅說:“重慶使我找到了文人和商人的最佳結合點。”這正是記者探尋他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的意義所在。

初嘗寫作甜頭巴毅出生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巴樓村,姊妹 4人,他排行老大,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幾乎同巴樓村的所有鄉親一樣,巴家的日子過得相當艱難。儘管很窮,父親巴雲殿不忍心讓兒子輟學,讓兒子從國小一直讀到了高中。

1980年冬天的一天,巴毅回家路過村子裡的打米作坊時,作坊內電線失火了,村民們用水撲火,無濟於事。一回家探親的軍人正好路過此地投入了滅火戰鬥。他首先切斷電源,很快就將大火撲滅了。這件事讓年輕的巴毅熱血沸騰,他將此次見聞寫成了一篇作文,寄到《阜陽報》。不久,巴毅的第一篇“豆腐塊”發表,巴因之得到2元錢稿費。

寫稿子可以賺錢,這讓吃不飽飯的巴毅感到振奮。他開始拚命寫作,讀書,向廣播站投稿。但巴毅的數學成績很差,他復讀了3年,才如願以償考上了湖北大學, 1989年畢業之後分配到太和縣司法局,成為一名普通的公務員。

當掉眼鏡換麵包

1989年3月,最疼愛巴毅的祖母病逝。巴毅痛哭著責怪父親為什麼不早些告訴他,父親沉默良久說:“告訴你有什麼用,你有錢給她看病嗎?”巴毅無言以對。

三天后,巴毅不辭而別,發誓要掙到了錢才回家,憑著讀《紅岩》時對重慶的粗淺了解,他踏上了鄭州開往重慶的火車。到重慶後錢用光了,工作還沒著落。沒有辦法,出門只有逃票,每到買票時他就稱“坐錯了車”。為避開房東老闆,巴毅3天閉門不出,到第4天實在餓得不行了,跑到樓下一家小商店,半天才向老闆表達清楚用眼鏡換東西吃的意思,漲得滿面通紅。老闆是個善良人,他換給了巴毅兩個麵包,3袋速食麵。

巴毅在骨子裡仍然是個文人,即使在最潦倒的時候,他依然堅持寫作,用文章來排遣心中的鬱悶,寫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如《遙遠的祖母》等鄉愁類的作品。但掙錢餬口是現實而且急迫的事,他在這種十分矛盾的心理中尋找支點。

一個月後,巴毅終於在廣州白雲山製藥重慶辦事處找到了當推銷員的工作,白天跑業務,晚上寫文章,結識了重慶的一批文人。

空著口袋請作家吃飯一次,著名作家黃濟人在解放碑冠生園售書,巴見到仰慕已久的作家,順口邀請黃吃飯,沒想到黃真的同意了。巴毅口袋裡沒錢,硬著頭皮去買單,向服務員提出以自己的眼鏡和身份證做抵押,服務員不同意,找到經理,這位經理聽說黃濟人的大名,自己掏錢替巴解了圍。巴無地自容。

當晚,難以入眠的巴毅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就叫《我請黃濟人吃飯》,在重慶所有媒體發表,黃才知道這件事。巴因之與黃成為好朋友,後來進入作家協會,成為重慶第一個非重慶籍戶口的作協會員。

以文章促銷做生意

作為知識分子的巴毅終於在商海沉浮中找到一條發揮自己優勢的“捷徑”,他與他的客戶接觸不是以業務員的身份,而是以文學青年的身份,這樣就少了一些功利色彩,更容易與人真誠地溝通。

在客戶面前,他不是先談生意,而是了解這個人的創業經歷,尋找這個人的“閃光點”,看有沒有可能將他(她)的經歷寫成文章。幾年前,巴毅到四川樂山談業務,了解到水電部門要進一大批藥品,但對方根本就沒有從白雲山進藥的打算。巴毅找到這個負責人後和他“吹了一天”,談文學,談人生,隻字未提業務的事。離開後不久,巴毅把這個負責人的坎坷經歷寫成文章發表在《當代黨員》雜誌上,反響強烈。後來該部門向巴毅訂購了 18萬元的藥品,那是他們一年的採購計畫。

就是這種“文章”促銷的方式,使巴毅不僅賺取了豐厚的利潤,還贏得了很多朋友,生意越做越順。 1999年,經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巴毅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開始獨立創業。

七年時間打動一名客戶

作為文人的巴毅有時也摻雜著世俗商人的複雜個性。巴毅對手下業務員與客戶的交往的要求是,在不喪失自己人格的前提下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一定要與客戶建立起真正的私人感情,這樣的生意才能長久。

1994年,巴毅就與重慶某醫院的一位藥劑科主任打過交道。但這位主任多次謝絕用他推銷的藥品,到後來甚至不讓他進她的辦公室,但巴毅不死心。後來,這位主任得了子宮癌,巴毅仍然經常去病房看望她。這位主任被巴毅7年來的執著深深感動,在病床上與他簽了訂購契約。

談創作歷程

“當一名作家是我自中學時代起就萌生的理想,我19歲讀高中時寫的四句歌頌春天的詩得以在《阜陽日報》發表,那是我的文字第一次變成鉛字。”談到當年,巴一絲毫不覺得有何可笑,他開始就是想當詩人,並且這“詩魔”這么多年來一直深居心田無法淡忘。2001年,作為全國青年代表巴一赴港參加工商研討班學習,在畢業典禮上他一首《讓感受重來》當場讓四座皆驚,不久獲星星詩刊獎;2002年,他的一首長達1000行的詩《讓我的詩伴你遠行》發表在《詩歌月刊》上引起反響;2003年為抗擊非典而作的《壯哉,華夏醫魂》更是飽含激情,這首長達2000行的詩在《文藝報》整版刊發,著名朗誦家殷之光、演員胡晶晶在央視文藝頻道進行了配樂詩朗誦;2004年,他又為青聯創作了《感激青聯》,《全國青聯通訊》《詩刊》《星星詩刊》等都刊發了這首激情洋溢的詩作。

“我不是詩人,寫詩只是我的愛好之一,就像一個廚師,他什麼菜都得會做一樣,我愛寫詩,就像愛寫小說、報告文學和散文一樣,不同的事物觸發我的不同感觸,這些感觸又適合用不同的文學形式表達出來,如此而已。”巴一說他往往是用詩歌表達激情,用散文抒發命運,用小說記錄生活。2003年《十月》第一期發表了他的中篇小說《淮北往事》,這篇後來成為魯迅文學獎候選作品的小說寫了一個畢業於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欲大展宏圖卻始終不得志並遭遇一連串打擊的故事,評論界稱之為《人生》的續篇,《小說月報》《作家文摘》《中華文學選刊》等報刊都做了轉載,重慶電台與安徽電台同步播出,重慶交通廣播還製作了廣播劇播出,反響強烈;2003年《紅岩》在頭條位置刊發了巴一的中篇小說《復仇》,“從打字員到編輯部責編,讀到這個故事無不落淚,這讓我很感動,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寫了一個農村青年家人被村霸迫害致死後,去廣州打拚為房地產老闆,20年後回到故鄉尋仇,結果仇人已死。我感動,是因為我們的讀者那么渴望讀到真實的反映人性的文字,而這個年代,乾淨的文字越來越少了,許多作者如果不寫金錢與性的交易似乎就不能動筆。”

與影視結緣

作家與影視結緣這似乎成了一個潮流,在許多作家都巴望有影視導演當伯樂給自己的作品進行影視包裝時,巴一卻總是無心插柳多次觸電,最早是2002年,他的小說《漂在重慶》在《當代》發表,被影視公司看中拍成了上中下三集電視劇,該小說獲2004年團中央“鯤鵬文學獎”,“重慶小說獎”,電視劇也獲重慶市政府最高獎和央視星光獎;今年《小說界》第三期上,巴一的中篇小說《執迷不悟》作為頭條被刊發,重慶電視台正在改編中,馬雍任導演,王叢學任編劇,黃濟人題寫片名;而巴一今年5月剛剛完成的長篇小說《夜重慶》則歷時2年完成,李芳任製片人,《海馬歌舞廳》編劇黑子任編劇,正在籌拍為20集同名電視劇,“這是我最得意的一部作品,寫了4個外地青年在重慶醫藥業打拚的坎坷經歷,其中有我的原型,以往寫奮鬥的作品已經非常多了,但描寫醫藥這個行業的還沒什麼力作,而我個人身在其中,太了解這一切了,我有優勢與信心把這個領域在這個時代發生的故事原汁原味地再現出來。”

願望

就像他的外表一樣,巴一是個不事聲張的人,他的聲音也是低沉的,那些創痛與榮耀從他嘴裡說出來,就像被發酵了的酒,只察其香,不覺其烈。一下午很快溜走了,山城的夜色格外美麗,面對巴一,有一點越來越清晰,那就是,在渝客居16年,從住著小旅館為找工作餓得頭暈眼花到今天經營著兩家醫藥企業的他,沒有一天停止過對文字的膜拜,如果說賺取金錢讓他得到了世人的認可,那100萬字作品,才是讓他真正甘之如飴的摯愛。“我就是喜歡寫作,我知道自己成不了巴金魯迅,但寫作己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絕對不可分割。過去窮得為一日三餐奔走時是這樣,在商圈打拚出了一方小小的天下時仍然不變,我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遵照全國青聯趙勇主席的囑託為西部志願者寫一部長篇。我的好友、重慶市作協主席黃濟人當年為了寫25萬字的紀實小說《命運的遷徙》,花三個月跑遍了三峽二十幾個移民城市,他對我是個非常好的楷模,我今年10月要抽出一個月時間,放下所有業務,到西部進行深入採訪,這樣能得到第一手的資料。”

評價

作為一位戶口不在重慶的安徽人,巴一,2002年被評為“重慶市十大傑出青年”,而第二年,這位“獻身西部中國第一打工仔”和抗非英雄鍾南山一起被評為“中國時代十大新聞人物”,2004年,他作為唯一代表被共青團重慶市委、重慶市青聯選送參評,獲第十五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巴一以一位作家代表的身份,當選為全國青聯委員,當他和央視“面對面”主持人王志並肩站在頻頻閃亮的鎂光燈前微笑著答記者問時,別說旁人,就連他自己也都恍然若夢:那個出身在安徽小村莊的飢餓小伙,從身無分文,愣是靠雙腿走成了資產近億的企業家;那個家裡沒幾個文化人的文學青年,愣是從《阜陽日報》的小豆腐塊詩歌,用雙手寫出了《小說界》頭條作家。

作為全國青聯委員,應《收穫》雜誌副主編程永新之邀,一部五萬字的中篇《咱青聯的事兒》正在創作中,該文將在《收穫》作為頭條發表。本月。根據巴一創作的20萬字長篇《夜重慶》正在改編劇本當中,央視將投拍這部20集的電視劇,同時其單行本圖書也正出版中,著名評論家王乾、腳印擔當其責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