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月23日,廣西邕寧、養利、雷平縣農軍在中共吳圩黨組織領導下,在左縣縣城舉行了一次武裝起義。
左縣(今屬崇左縣),位於廣西西南部的左江中游,是桂西南諸縣的交通樞紐。1926年夏,養利縣綠林武裝頭目馮飛龍曾組織了一支武裝。國民黨左派、廣西省農民部特派員何紹貞與馮飛龍是摯友,在何的影響下,馮的思想開始傾向革命。經過醞釀,於1927年10月間開始組織了有4個支隊200多人槍的農民自衛軍,馮任總指揮。同年冬,馮飛龍派一個支隊先後攻破同正縣那隆團局(今屬崇左縣)和萬承縣大岑團局(今屬大新縣),用武力收繳了國民黨縣政府設在那裡的金庫、糧庫。馮飛龍的這一舉動,激怒了國民黨廣西省政府。隨即派警備獨立第5團團長許輝主為總指揮,前往“清剿”。
12月10日,許輝生派該團馮哲先營向馮飛龍的住地小偶屯進攻。馮飛龍命令農軍把大閘門關上後,即分兵3路反擊:一路由王文勇率領進入後山腰炮樓控制制高點;另一路由彭世光、溫敬波、馮仁華帶人堅守客廳,正面作戰;
再一路由馮飛龍帶衛士隊堅守靠近大廳的炮樓。經過激戰,馮哲先丟下了40多具屍體和幾十支槍敗逃。馮飛龍預料桂系軍閥不會就此罷休,於是派人四處聯絡各地農軍加入農民自衛軍。農軍由800多人槍擴大到1200多人槍。12月下旬,駐守馱蘆鎮的國民黨許輝生團,聯契約正(今扶綏縣)縣民團共1000多人再次進攻小偶屯。馮飛龍率400多農軍同邕寧縣農赤軍大隊長唐光天、總指揮文樹芝率隊前往參戰,兩部農軍會合後,將許輝生團趕回崇善縣,占領馱蘆鎮。邕、養農軍領導人分析認為許輝生團雖已被趕跑,但左縣仍在敵人手中,左縣是各縣農軍交通必經之地,只有攻下左縣才能便於各縣農軍互相聯絡支援。會上決定乘勝舉行左縣起義,並制定了具體作戰方案。
1928年1月23日晨,養利、邕寧、雷平農軍五六百人圍攻左縣縣城,國民黨左縣縣長李秀英率縣警團局進行抵抗。由於農軍動作神速,人多勢眾,很快突入縣城。敵縣長率部逃跑,農軍擊斃縣總務科長等數人,繳槍22支,打開監獄救出被押的無辜民眾13人,沒收敵縣署財產一批。接著在縣城召開民眾大會,宣布廢除國民黨的苛捐雜稅,解散國民黨包辦的農會、工會,起義取得勝利。
相關詞條
-
左右江起義
左右江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西右江地區百色起義和左江地區龍州起義的統稱。
左右江起義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左江起義
左江起義,1946年春,中共越桂邊工委成立,發動民眾反“三征”準備武裝起義。秋天,在龍州、靖西建立有46人槍的武裝基幹隊。
-
《百色起義》
《百色起義》1929年4月,蔣桂戰爭結束後,中共中央決定派秘書長鄧小平為中央代表,率一大批黨員前往廣西,鄧小平創造性地開展統戰、兵運。
概述 影片簡介 歷史背景 導演介紹 演員介紹 -
平江起義
平江起義,於1928年7月22日湖南省平江縣爆發,是滕代遠,彭德懷領導的一場反政府暴動,是湖南農民運動的中心地區之一。
起義簡介 起義背景 起義過程 起義領導人 起義評價 -
黃花崗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2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
歷史背景 具體過程 詳細評析 歷史資料 主要人物 -
起義[歷史事件]
起義指進步革命的公開武裝行動。一種含義是革命人民為反抗反動統治而舉行的武裝暴動;另一種含義是反動集團的部分武裝力量或個別軍人背叛所屬的集團、投奔革命隊伍...
農民 時間 工人 無產階級 資產階級 -
天成觀[喀左縣]
天成觀位於喀左縣城內,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後,崇禎皇帝密詔皇族子弟隱姓埋名遁匿各地。
簡介 布局 結構 傳說 -
三·二九起義
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史稱辛亥“三二九”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
簡介 準備工作 起義過程 參加人員 評價 -
亭旁起義舊址
亭旁起義舊址位於城南10公里的亭旁鄉勝和村。亭旁起義所保留下來的遺址主要包括亭旁起義紀念館,紀念碑,起義指揮部,蘇維埃成立大會舊址。亭旁起義舊址原為寧海...
簡介 歷史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