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與悟:中國現當代戲劇論稿

第一輯:戲劇思潮與文體研究 論南國社對中國現代戲劇的貢獻 論老舍戲劇與小說的互文性

圖書信息

作 者:陳軍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105872
出版時間:2009-06-01
版 次:1
頁 數:300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32開

內容簡介

這本集子裡的論文按其論題分為三輯,涉及戲劇思潮、社團、文體、作家作品、戲劇批評和論著評議等多個研究領域。整體上看,我以為這些論文具有這么幾個特點:
直面現實,當代意識。這一特點,特別明顯地體現在“戲劇批評與論著評議”一輯里。如《中國話劇的衰落與消亡是一個歷史必然趨勢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將在中國話劇百年華誕之時還在鼓吹的“話劇必然衰亡論”批駁得體無完膚;《疏遠與媚俗:中國影視的當眾孤獨》,對影視作品自身對觀眾疏遠與媚俗的現狀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其他輯里的文章也都貫穿著當代意識,貫穿著“一切歷史的研究都是當代史的研究”的思想。如《歷史與現實——論中國現代歷史劇創作的三種傾向》,梳理了中國現代歷史劇創作的三種傾向,而對這一“歷史”的回顧、分析與比較,無疑有助於當今歷史劇創作和歷史劇理論研究這一“現實”。論姚一葦的三篇文章,分別剖析和論述了這位台灣戲劇大師的戲劇觀、其劇作的主題特色和藝術特色,揭示出一系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理論主張和創作經驗,特別是在戲劇理論研究和戲劇創作實踐中如何恰當地處理現代意識與傳統精神、民族化和現代化、文學性與劇場性、戲劇探索的無限可能性與藝術經典應有的恆常性等一對對矛盾之間的關係,於我們都具有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巨觀統攝,微觀探究。書中有些論文屬於巨觀研究性質,作者在考察眾多紛繁現象的基礎上,探究其共同的、本質的要素,勾勒其演變的輪廓與線索,揭示其發展的基本規律。譬如,《歷史與現實一一論中國現代歷史劇創作的三種傾向》一文,考察了中國現代歷史劇發展的整個過程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在此基礎上歸納出了中國現代歷史劇創作的三種傾向及各自的創作特徵,高瞻遠矚,視野闊大;《語言死亡了嗎?》則是對20世紀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的一股貶斥文學的戲劇思潮的批判性反思,有力地說明了戲劇文學在戲劇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出作者對戲劇藝術基本理論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可謂高屋建瓴、縱橫捭闔。相對而言,書中大多論文系微觀探究之作,則體察入微,條分縷析,尤其是論《雷雨》的三篇文章,考辨這部劇作的主題、超現實性乃至其“序幕”與“尾聲”的作用,更是剖析細緻、闡微發隱。雖是個案研究,但對它們的審度總是在整體觀照下進行的,而且將研究所得進行理論的提升和概括,做到了微觀研究和巨觀研究兩個方面相輔相成、有機結合。論老舍的一組力作,便是體現此種研究方法之實績的典型例證。

目錄

序/顧文勛
第一輯:戲劇思潮與文體研究
語言死亡了嗎?——對20世紀“形體戲劇”的批判性反思
歷史與現實——論中國現代歷史劇創作的三種傾向
論中國戲曲/曲藝改革的“新文人模式”——以老舍為個案研究
論南國社對中國現代戲劇的貢獻
論戲劇與小說的文體區別及溝通
論老舍“小說體戲劇”的成型
論老舍戲劇與小說的互文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