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減排
工業生物技術擁有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綠色經濟的巨大潛力,隨著相關技術和基礎設施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其減排貢獻將大幅增加。工業生物技術可以從提高效率、替代化石燃料和石油製品,以及構建減少浪費的“閉環系統”等方面為減排作出貢獻,它能夠極大地促進現有的不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轉化為以生物技術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
據預測,到2030年,工業生物技術每年將可降低10億噸到25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與其他漸進式的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相比,工業生物技術具有更持久的減排潛力。工業和生物技術的結合,將改變傳統工業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方式,促使工業社會向知識經濟主導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社會過渡。工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將使得石油製品被完全取代成為可能,構建“閉環系統”將成為降低工業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手段。
發展概況
國外發展狀況
工業生物技術的發展與環境生物技術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開發國家就開展了大規模的科研活動,目前已開發了一系列環境生物技術及其產品,並被廣泛套用於污水處理、大氣淨化及污染環境介質治理等諸多方面。
歐美日等國已不同程度地制定出在今後數十年內用生物過程取代化學過程的戰略計畫。2002年6月在加拿大多倫多閉幕的BiO 2002國際大會認為:一個全球性的產業革命正在朝著以碳水化合物為基礎的經濟發展。
美國工業生物行業的產值 (含生物化學品,藥物中間體和酶製劑)已達200億美元。殼牌公司認為,世界植物生物質的套用規模在2060年將超過石油。
中國發展狀況
我國生物化工行業經過長期發展,已有一定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生物化工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如我國用微生物法生產丙烯醯胺的生產技術,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水平上均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但相比世界已開發國家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改造和最佳化傳統生物技術產品工藝技術,不斷提高發酵法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提高我國生物化工產品分離和提純技術,大規模開發生物化工裝備等,這些技術的解決將帶來我國工業生物領域一個嶄新的發展。
2009年3月11日,中國科學院與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協定”。2012年11月29日,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縮寫為TIB,CAS,簡稱天津工生所)通過驗收,成為中國科學院序列研究所之一,成為中國國內唯一一家工業生物技術領域整建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