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工廠管理是指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工廠效率和產品質量,利用計畫、組織、用人、指導、控制等活動,對生產過程和生產者進行管理的一種活動。
工廠管理的責任
(一)對消費者的責任。工廠欲不斷地產出價廉物美產品,必須要不斷地從事產品研究與 改善的工作,才能一直保持 產品品質優越、 價格合理、交貨迅速、服務周到。
(二)對從業人員的責任。加強教育訓練、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從業人員合理薪資與 福利措施、獎懲公正、人事升遷任免公平合理。
(三)對股東的責任。提高效率,降低 成本,加強品質,重視改善,杜絕浪費,使 利潤大幅上升。
(四)對社會國家的責任1.製造品質優良、安全性高的 產品。
2.節省能源,消滅公害。
3.教育訓練員工,培養人才。
4.依法繳稅,絕不 逃稅。
5.端正社會風氣。
工廠管理之演進
(一)家庭生產制度。於十八世紀初最為盛行,擁有勞力自給自足之家庭,在某一專業領域中 生產,以供銷售。
(二)代產包銷制度。由各家庭將製造完成的 產品或零件交給發包的工廠,各家庭從中賺取 工資,這種托外加工式或代工的生產制度。
(三)工廠生產制度。動力機價格高昂,非一般人所能購買。所需 資本相當龐大。
二十世紀初期始有 泰勒氏提倡 科學管理。
1878年進入 伯利恆鋼鐵廠,期間分別作了三項實驗:
1.鐵塊搬運的研究。
2.鐵砂和煤粒的鏟掘研究。
3.金屬切割工作之研究。
1895年泰勒氏向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提出計件工資制度,主張差別計件率。1903年泰勒氏第二篇題目為工場管理。1911年泰勒發表了 科學管理原理。
甘特氏於1917年發表 重複性生產管理方法“人機作業圖示方式”。“時間與動作研究”工廠管理,貢獻最大的應屬吉爾 布斯夫婦。
1950年代電腦逐漸運用到工廠管理
1960年代機器人之運用在工廠
1.生產自動化。
2.彈性製造系統。
3.無人化搬運車及 倉儲自動化。
管理部門
一個企業有很多部門,有明確的分工,承擔著各自應負的責任。每個部門有自已的職責,按照這些職責,進行考核。如:
業務部:接單如何?市場了解怎樣?
採購部:材料買的如何?及時,沒影響生產。質優價廉。
生管部: 生產計畫的制定,生產進度的控制上有沒有到位?協調好?
品管部:原材料的把關檢查, 產品生產過程中 品質的控制及成品的檢驗?
開發部:新品的開發?對新信息的反應能力。
製造部:生產線上人員的管理,教育。生產進度的控制及調整,生產安全,機器設備的保養。
儲運部:倉庫物資(成品)保管,貨物的清點,貨物的裝運。
人事部:人才的引進,培訓。廠規廠紀的建立。
財務部:資金的運用。成本的核算。
行政科,總務科,(辦公用品的制定,工廠的環境衛生,門衛,食堂,廠服等等。)
技術科,設備科,(技術上的指導,廠房,設施的施工,供電設備的管理。水電氣的配置與維修。)
不良現象
1、機器設備擺放不合理
2、儀容或穿著不整的工作人員
3、機器設備保養不良
4、運料通道不暢
5、工作人員的座位或坐姿不當
6、原料、半成品、成品、整修品、報廢品隨意擺放
7、工具擺放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