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學校

Mulgan learn learn

工作室學校”(Studio School)

20世紀上半葉,被亨利米勒(Henry Miller)稱為他“所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擯棄自我的”偉大哲學家、宗教教育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在歐洲以英國為中心開辦了多個學院,踐行著他的教育創新理念,志在釋放學生內在無限的潛力,培養靈性健全的“充滿愛且覺醒的人”。
今天,21世紀,同樣是在英國,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一種大膽的教育創新理念正在以蓬勃的勢頭慢慢鋪開。在此次TED演講中,來自英國Young Foundation的Geoff Mulgan為我們介紹了“工作室學校”(Studio School)相關理念與踐行情況。
大到國計民生,小到尋常百姓,教育永遠是說不完的話題,同時也有著層出不窮的問題。在演講中,Mulgan回顧了創辦“工作室學校”的理念是源於當時教育出現的兩個問題:一是有大量的青少年對學校產生厭倦與牴觸,他們看不到所學知識對將來工作的實際作用;二是眾多企業抱怨畢業生缺乏正確態度與實戰經驗,無法適應現實的工作與市場的需求。
基於上述普遍存在的矛盾,經過多方長期的交流與調研,“工作室學校“應運而生。這是一種旨在重點培養學生非認知性技能——即驅動力和適應性技能的學校,以工作室的形式,把工作實踐與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work by learning, learn by working),從而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這使我想起了教育界中的“智慧型多元論”,即大多數人的智力發展都是不平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智慧型領域,即“核心競爭力”。有些人邏輯思辨能力強,擅長理論學習;有些人善於分辨色彩、形象,視覺的衝擊是激發其學習潛力的妙招;有些人動手能力強,通過各種實驗與工作能使其學習效益達到最大化。
然而,我們如今的教育體質與形式卻恰恰奉行的是“智慧型一元論”。主流教育所注重的是認知性技能,更多的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學術能力。恰好擅長這一智慧型領域的學生便能很好地適應主流教育,成為受到認可的“優等生”,而其餘的學生則很可能在主流教育中屢屢受挫,因為得不到認可而產生厭學與牴觸心理,甚至懷疑與否定自己,只有在走進社會之後,經過無數次探索的碰壁與掙扎的陣痛之後,有些人才最終撞出一條能發揮自己智慧型的道路,實現自我。而另外一些人,早期刻板的教育也許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他們的智慧型,在之後的人生中便再也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激情,找到真正的自我。
而“工作室學校”的誕生,也正是為了讓那部分無法適應主流教育的學生找到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平台。在具體闡述新式學校的辦學理念時,Mulgan談道,教學的核心方式是實踐、團隊與實際工作。相對於主流教育的以課堂為核心的方式,“工作室學校”百分之八十的課程都是通過實踐授權給商業機構的實際項目來完成的。每一位學生都會有一位導師和幾位老師,從而使他們獲得充分的學習與方向性的指導。他們由時間表來指導工作學習日程,使得學生更像是置於商業領域的工作環境中,體現了工作於學習相結合的教學原則。
雖然關於“工作室學校”想法的踐行才剛剛起步,卻得到了振奮人心的效果。首先,它得到了年輕人的廣泛歡迎與支持,他們非常喜歡這種極富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其次,它也獲得了政府與社會上相關人士的積極回響。教育部長宣稱自己是其的忠實冬粉,商會負責人也成為了學校的主席。最後,最重要的是,在兩年後的考試中(包括英國普通中等教育測試),表現最差的學生一躍成為了優等生,證明了這種教育模式在學生身上產生了極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最強調的精神之一是“創新”。哈佛大學對其學生說“你們來這裡的任務不是學習,而是創造”。然而,我們的教育本身確是一項缺乏創新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形式、教育體制、教育方法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需要進行新的探索與變革。我們需要更多像“工作室學校”這樣的新理念,儘管這樣的探索會面臨著重重障礙,比如資金不足、得不到主流社會的接受、因觸動某些人的利益而受到壓制等,但是只有這樣的探索,才能為教育事業帶來希望,才能為更多的家庭與個人帶來希望。誠如Mulgan所說,“我們自認為所做的事情並不完美,但是我們堅信這個想法可以改變那些數千、甚至數百萬厭倦學校教育的青少年的人生。”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創新也是以人道主義思想為支撐的,其背後的精神動力是——永遠不放棄自己,也永遠不放棄他人。
20世紀下半葉,一位名叫Ruth Wright-Hayre的美國黑人女教育家出版了她的自傳Tell Them We Are Rising: A memoir of Faith in Education(《告訴他們我們正在崛起:有關對教育信仰的傳記》)。我想這本書的題目正適用於“工作室學校”的建立與發展。從盧頓、布萊克浦到貫穿整個英格蘭,從兩所學校到十所再到明年的三十五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關注並支持“工作室學校”的發展。“Tell them we are rising(告訴他們我們正在崛起)”——這正是Mulgan向我們傳遞的對於教育的堅定信仰。
【作者介紹】
劉樹源(Joy Liu),就讀于吉林大學。參加了國內高校校際交流項目,目前正在中山大學做交流生。相信生命中不能沒有寫作、電影、搖滾樂、茶、詩歌、心靈啟示、幽默感,三毛和偵探小說。短期最大的願望是勇闖美利堅——去美國讀研,以邂逅更多次元的精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