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康平民商業銀行

川康平民商業銀行

川康平民商業銀行簡稱川康銀行,由川康殖業銀行、重慶平民銀行、四川商業銀行3家銀行於1937年9月合併而成,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打銅街16號,與交通銀行緊鄰。建築為西式風格,高5層,正面有6根高大的羅馬柱,氣勢巍峨挺拔。

基本信息

銀行簡介

川康平民商業銀行川康平民商業銀行
川康平民商業銀行其前身是川康殖業銀行,1930年,由時任21軍軍長的劉湘和24軍軍長的劉文輝以及民營企業家盧作孚官商合辦。1937年9月兼併了重慶平民銀行和四川商業銀行後,改為川康平民商業銀行。該行總管理處設在重慶。董事長劉航琛,常務董事范崇實、寧芷邨、羅震川、文和笙。
3家合併之前,川康殖業銀行在上海設有分行(成立於1934年),重慶平民銀行和四川商業銀行分別設有辦事處(前者成立於1928年,後者成立於1932年)。總行合併後,這3個機構亦遂合併改組為川康平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分行負責人何繼綱。

重要貢獻

川康平民商業銀行

川康銀行最主要的業績並不在金融業,而在於對抗戰時期故宮文物的保護。位於打銅街16號的郵政支局原本是川康銀行舊址,典型的歐式建築。史料記載,九·一八事變後,故宮100000餘箱近60萬件文物分批遷往南京保存。七·七事變後,這些國寶又分三路進行轉移。其中一路輾轉至重慶,約9000餘箱,是三路文物中數量最大的一批。因為川康銀行二樓倉庫異常堅實,所以其中一部分文物選擇存放於此。趙桂英回憶說,當年川康銀行駐有許多荷槍實彈的軍人,還曾看見一些人小心翼翼地將一箱箱東西往裡搬。
1938年底,日機開始對重慶進行狂轟濫炸,重慶城成為一片火海。川康銀行巋然不動。當年戒備深嚴的川康銀行,成為了如今的郵局,經歷了70多年風雨的洗禮,這棟老建築依然屹立於打銅街上,依舊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