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中國蕨科植物毛軸碎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
性味歸經
《湖南藥物志》:微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湖南藥物志》:止瀉利屎;清熱解毒,止血散血。治痢疾,小便痛,腳軟無力,身疼發熱,喉痛,蛇咬傷,癰癤腫癧。
形態特徵
多年生革本,高20~30厘米。根球莖短,直立,被褐棕色狹披針形鱗片。葉叢生;葉柄長2~5厘米,褐棕色,有亮光,披鱗片;2回羽狀複葉,披針形,長8~20厘米,或更長,寬1.5~6厘米,短漸尖;羽片10~15對,幾無柄,下部羽片稍短,中部羽片長1.4厘米,寬5~20毫米,矩圓狀三角形,急尖或鈍頭,羽狀深裂幾至羽軸,裂片4~6枚,矩圓形,有圓齒,草質,無毛,但葉軸多少被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圓齒上1枚,囊群蓋由變質的葉緣反卷而成,膜質,全緣。
分布區域
分布四川、湖北、湖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江蘇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處石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止瀉利尿,清熱解毒,止血散血。治痢疾,小便痛,腳軟無力,身疼發熱,喉痛,蛇咬傷,癰癤腫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