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縣嶺頭鄉
嶺頭鄉位於永嘉縣東北部,東鄰樂清市,北界台州市黃巖區,南接西源鄉、鶴盛鄉,西連鯉溪鄉、張溪鄉,一雞鳴三縣是真實寫照,有高山上的平原之稱。
建制沿革
清代屬仙居鄉五十都。民國時期稱第八區(楓林)嶺頭鄉,民國36年(1947)劃歸岩頭區。1949年解放後建政為嶺頭鄉,曾一度分為嶺頭、中源兩鄉,1958年改稱嶺頭、中源管理區,1961年兩管理區合併改為嶺頭公社,1984年復稱嶺頭鄉。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
1983年,鄉人民政府駐村嶺南、嶺北兩村通公路。
1989年,全鄉併入華東電網。
1996年,集資200餘萬元,架設電話光纜38公里,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1996~1998年,投資250餘萬元,建成中、國小舍450平方米。兒童入學率達100%,基本掃除青少年文盲。提前實現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並通過浙江省“兩基”達標驗收。
1997~1998年投資500餘萬元,建成簡易公路48公里,使半山、小陳、紅楓、山南、山根、大坑6個行政村相繼通公路。
1999~2002年,建造永黃公路永嘉段16公里,使金墩、魚里、蔡岙三個村行政村通車。1999年國信在嶺頭設立基站。
2000~2002年鄉中心國小完成校網撤併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001~2003年嶺頭至西源鄉水泥路一期3.3公里竣工。
2005年梅坦-嶺頭通鄉公路(6.519km)、嶺頭-後嶺縣際公路(7km)和永黃縣級公路二期(18km)建成,17個行政村通車率為94%。
農業
農業是嶺頭鄉的基礎產業,是民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嶺頭鄉按照“加快調整農業結構,突顯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的思路,重點搞好苦竹、高山蔬菜、東魁楊梅三個特色項目。嶺頭鄉大力發展苦竹,積極借鑑安吉竹場的發展經驗,在金墩、魚里兩村建成了面積達1500畝的苦竹基地,市場前景看好。穩定發展高山蔬菜,面對農產品價格——特別是綠色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有利因素,嶺頭鄉加大宣傳力度,加大扶植力度,鼓勵高山蔬菜的種植,種植面積達1200多畝,涉及富源、中源、上港、南陳4村、60多戶。嶺頭鄉積極發展東魁楊梅。發展東魁楊梅是嶺頭鄉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2007年,楊梅種植面積達2400多畝,並且每年以300畝左右的速度增加,可採摘的達300畝,收益可觀。為了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利用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提高經濟效益,嶺頭鄉邀請農業局、科技局專家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訓,總計770多人次。同時,還立足山區優勢,積極引導大力發展本地土雞的養殖,取得了較好地經濟效益。全鄉本地土雞養殖發展迅猛,初具規模,存養量約3萬隻,產值達180萬元。
基礎設施
嶺頭鄉黨委、政府通過積極爭取、多方籌措資金用於農田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工程建設,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嶺頭鄉籌資160萬元,實施了涉及嶺南、嶺北、南陳、中源4個村,6000多人的飲用水工程。嶺頭鄉投資120萬元,完成了小陳、黃家山兩村的路面硬化工程,全鄉“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走在了永嘉縣山區鄉鎮的前列。推進環境衛生整治,鄉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為進一步改善鄉內的環境狀況,2007年3月底以來,嶺頭鄉先後投資32萬元,以魚里、中源、南陳、英岙、金墩5村為試點,共修建垃圾池38個,配備了1輛流動垃圾周轉車,實現垃圾“定點放、定人管、定期運、集中埋”的長效機制。
嶺頭鄉全力加強公路沿線綠色通道建設,完成了中源、南陳共三處路邊空地綠化,綠化面積900平方米,共種植桂花、羅漢松等1200多株綠化樹苗。為了保證道路綠化的成果,確定村老人協會安排專人定期對公路兩側行道樹進行管護,適時澆水、修剪、粉刷,既保證了樹型美觀又保證了道路暢通。新建和修復了英岙水庫、盤山後水庫,完成中源、上港、富源3村的小流域治理工程。
地方特色
一方風情——重陽節搗麻糍
每逢農曆9月9日,家家戶戶都要搗麻糍。麻糍用糯米製成,配以紅糖水,香甜可口,風味獨特。家家戶戶都將親朋好友匯聚一堂,一方面享聚會之樂,另一重要方面慶祝稻熟節,寓意人民豐衣足食,賦予了傳統重陽節新的含義。
一方名產——野生雜竹筍乾
在嶺頭鄉政府駐村15公里處金墩、魚里、蔡岙三村的山場上,生長著大片的野生雜竹,該竹所生一種筍俗名毛坦筍,個小細長,所曬筍乾細嫩金黃,味道鮮美,屬綠色高纖食品,是難得的山珍美味。
一方勝景——魚里百丈瀑
在永嘉與黃岩的交界處,奇山異水,此地藏有一處瀑布,有百米之高,流水直衝涯底,巍為壯觀,隨著永黃公路的開通,漸為外人所知,遊人與日俱增。
消逝的習俗——端午女婿擔粽子到丈人家
每逢端午節,女婿都要挑一擔粽子送給丈人親戚房族,每位獲贈粽子的家庭均要按一個粽一升麥的比例回贈,女婿回家將所贈麥子作為生意本,做成素麵,以所8斤素麵換11斤麥子的價格進行物物交換,不斷擴大規模,使家庭日漸富裕。現在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送老丈人豬蹄拜訪一下,也沒有回贈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