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隸屬大閻家鎮,距鎮政府駐地1.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1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等。 2002年,全村122戶,333人,有孫、於、李、王、侯、趙6姓,均為漢族,其中孫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60年,村成立國小,入學人數僅20多人。“文革”期間,國小停課。1970年,教育部門安排1名教師進村,與本村2名民辦教師重新成立國小,設5個年級,在校學生50多人。1983年,村國小合併到海豐村完小。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4人。村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技術人員到村講課,傳授科學技術知識。每逢節日,還組織秧歌表演或放電影,活躍、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 集體福利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2年,在小灘鹽場的幫助下,本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9年,村投資1萬元建成自來水井,解決了村民吃水問題。另外,村每年拿出一定金額,鼓勵和補助民眾參加養老保險。2000年,村集體對安裝電話的戶,每戶補助30元,鼓勵民眾一次安裝電話50部。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4月3日,孫義勝在潘家村其岳父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當年成立黨支部,孫義勝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5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18名。有孫義勝、孫樹順、李智、孫勝忠、孫勝錦、孫勝遠、孫勝緒先後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4月,村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治安、民兵、婦女等組織。先後有孫義奎、孫義德、孫義福、孫勝忠、孫勝錦、孫勝德、孫進德、孫德錦、孫勝錦、孫德先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1999年4月23日,孫勝錦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4月,孫德先當選為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