嵴塘鱧

嵴塘鱧

嵴塘鱧(學名:Butis butis)為塘鱧科嵴塘鱧屬的魚類。分布於南非、留尼旺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帛琉、新喀里多尼亞、莫三比克、馬約特、香港、肯亞、馬達加斯加、斐濟、葛摩、高棉、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馬來西亞、泰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2]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恆河。[1]可生存於淡水,汽水及海洋之中,通常發現於潟湖與河口以及紅樹林,偶然溯河而上。嵴塘鱧也是一種食用魚。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長為體高的4.4-4.6倍,為頭長的2.9倍,為尾柄長的4.l-4.4倍,為尾柄高的8.4一8.8倍。頭長為頭寬的1.9倍,為吻長的2.6-2.7倍,為眼徑的7.0-7.2倍,為眼間距的3.5-3.6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2.0倍。眼後頭長為吻長的1.2-1.3倍。
體細長,頭平扁,頭後近圓柱形,第一背鰭以後體側扁。頭長尖菱形。吻極平扁且長,前端頂部中央有一小骨質隆起。眼間平而寬。眼偏小。上眼眶骨形成骨嵴。口大,下頜延伸至眼前緣下方或稍前。上下頜各有6排牙齒,外排稀少,外、里兩排齒較大,中間四排細小。無犁骨齒。眼上前方,吻兩側各有縱向小粘液溝。前鰓蓋後緣有或無開放細孔。前鰓蓋骨後緣無硬棘。鰓耙短,前3個為圓柱形,上端有許多小刺,其它均為細長扁三角形,末端尖,最長者為鰓絲的一半。肛門後生殖突較長,末端達臀鰭起點,約與眼徑等長。
第一背鰭較低,第二、三、四軟刺最長,約等於吻長;第二背鰭高略大於吻長,最後一分枝鰭條延長,約等於眼後頭長2臀鰭高約等於吻長;胸鰭細長,後緣尖,長約等於除吻之頭長;腹鰭約與眼後頭長相等Z尾鰭長而尖,與胸鰭等長。
全體除吻前緣、頦部外均被櫛鱗,頭部和胸腹部鱗細小,體鱗大且具副鱗。
體暗黑,腹部較淡,體具不規則黑橫斑帶,胸鰭基部有一橢圓形斑塊,各鰭均有小斑點組成之條紋。

分布

分布於南非、留尼旺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帛琉新喀里多尼亞莫三比克、馬約特、香港、肯亞、馬達加斯加、斐濟、葛摩、高棉、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馬來西亞、泰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2]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恆河。[1]可生存於淡水,汽水及海洋之中,通常發現於潟湖與河口以及紅樹林,偶然溯河而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