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觀記

嵩陽觀記

嵩陽觀記,全稱《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二月刻。李林甫撰,徐浩書。隸書。規格:348X188CM。碑在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歷代鑑賞家評比碑:“書法道雅、姿態橫生、法遒理整、無一懈筆,在歷代碑文中鮮見”。

基本信息

【名稱】嵩陽觀記
【作者】李林甫撰文,徐浩書。
【書體】隸書
【年代】唐代
【規格】碑高9米,寬2.04米,厚1.03米。
【收藏】河南登封嵩陽書院

作品介紹

《嵩陽觀記》全稱《大唐嵩陽觀記聖德感應頌》,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書。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二月刻,碑高9米,寬2.04米,厚1.03米。隸書25行,行53字。碑今在河南登封嵩陽書院,碑陰刻有宋熙寧辛亥張琬等名家題名。清王澍《虛舟題跋》說:“唐人隸書之盛無如季海,隸書之工,亦無如季海。”

碑刻賞析

唐時多以楷法作隸書。然而,欣賞徐浩《嵩陽觀記》碑刻,他隸法多以篆入

《嵩陽觀記》局部《嵩陽觀記》局部
,取法漢碑。勁健而不失飄逸,舒展而不失沉穩。趙明誠評說:“其文與事俱不足道,正宜鏟去之為名山洗垢,惟是碑為徐定公浩古隸,筆法遒雅,姿態橫生藝林中以自難廢耳。”(《說嵩》)但是,在當時的大氣候下,徐浩的隸書也難免以受楷法用筆的影響,轉折稍硬,挑提欠含蓄。

作者簡介

徐浩(703-782)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名門望族。官至彭王傅、會稽郡公、太子少師。徐浩自幼精通翰墨,其祖師道,其父嶠之,均是書家,浩深得家傳,又書宗二王,尤醉心於王獻之。《宣和書譜》稱:“蓋浩書鋒藏畫心,力出字外,得意處往往近似王獻之,開元以來,未有比者。”玄宗時,宰相張說見所作《喜雨》、《五色鴿》兩賦,十分器重,薦為麗正殿校理。唐肅宗即位,受到肅宗寵愛,由襄州刺史召為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多出其手,其書法作品在民間多有流傳。徐浩長於鑑賞,兩次受命訪書,收集二王書跡。有《古蹟論》、《論書》傳世。他善書法諸體,曾寫屏風42幅,所題多《文選》五言詩,八體皆備,其中“朔風動秋草”等十多字,或草或隸,尤為精絕。李邕贊云:“徐季海書若春雲之高,無梯可上,幽谷之深,無徑可尋,開元以來無比者。”但對他的字表示不滿的人也有不少。如《呂總續書評》云:“徐浩真行書固多精熟,無有意趣。”李煜也說:“徐浩得右軍之肉而失於俗。”米芾甚至說:“《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惡札,全無研媚,此自有識者知之。”所傳書跡,除《不空和尚碑》外,還有隸書碑《嵩陽觀記頌德感應頌》。墨跡《朱巨川告身》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