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派村

嵐派村

嵐派村是革命老區,地處東江沿岸,方圓不足0.2平方公里,下轄九個村民小組,全村有320戶,共有1511人,耕地面積1310畝。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秦朝 為南海郡傅羅(或作博羅)縣
東晉 為南海郡博羅、酉平、欣樂三縣
南北朝 劉宋王朝--為南海郡和東官郡的博羅、酉平、安懷、欣樂四縣 南齊王朝--為南海郡和東官郡的博羅、羅陽、酉平、懷安(即安懷並改為東官郡治)、欣樂(現在的羅陽鎮)五縣 梁、陳王朝--梁朝時設循州(今惠州,府治惠州市區),梁化郡(轄懷安、歸善縣--由欣樂縣改,今惠陽縣地),博羅、羅陽二縣
隋朝 隋朝地方政區分州、縣兩級,後改為郡、縣兩級制 廣東同設廣州、循州兩個總管府,大業年間改為南海郡、龍川郡(轄歸善--郡治,現在的惠州府城、河源、博羅、興寧、海豐五縣)
唐朝 唐朝地方政區分道、州、縣三級 循州,隋之龍川郡,武德五年曾改循州總管府,管循、潮二州,貞觀二年廢府,天寶元年改為海豐郡,乾無元年復改為循州。轄歸善(州治)、博羅、河源、海豐、興寧、雷鄉(今龍川地)六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五代十國 南漢王朝--改循州為湞州,轄歸善(州治)、海豐、博羅、河源四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宋朝 宋朝地方政區分路、州(府、軍)、縣三級 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諱,改湞州為惠州。轄歸善(州治)、海豐、河源、博羅四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元朝 元朝地方政區分省、道、路(府、州)、縣四級,小省無道 惠州路,轄歸善(路治)、博羅、河源、海豐四縣,路治現惠州府城
明朝 明朝地方政區分司、府(州)、縣三級 惠州府,洪武元年立,由元代之惠州路、循州合成。轄歸善(府治)、博羅、長寧(今興寧)、永安(禽紫金山)、海豐、龍川、長樂(今新豐)、興寧、連平州、河源、和平,共一州10縣。府治現惠州府城
清朝 清朝地方政區分道、府(州)、縣(州、廳)三級 惠州府,清初領連平州和歸善、博羅、長寧、永安、海豐、龍川、長樂、興寧、河源、和平10縣。雍正九年(1731年)從海豐縣分設陸豐縣,十一年改長樂、興寧二縣歸嘉應直妹州。共為一州9縣。府治現惠州府城
民國 1912年惠州府與歸善縣合併改名為惠陽縣 1915年--屬潮循道,潮循道即為原潮州府、惠州府、嘉應直隸州,共25縣,道治先設於潮州,後遷到澄海縣屬的汕頭 1936年--改為第四行政督察區,轄惠陽(區治)、博羅、陸豐、河源、紫金、新豐、龍門、海豐8縣。區治現惠州府城 1947年--改為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轄惠陽(區治)、博羅、陸豐、河源、紫金、龍門、海豐7縣。區治現惠州府城
共和國 1949年--東江專區,轄惠陽(專區駐地)、增城、紫金、連平、和平、陸豐、博羅、龍門、河源、龍川、海豐,共11縣 1958年--設惠州縣級市,4月設惠東縣 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併入佛山、韶關、3汕頭個專區。撤銷惠州市,改為惠州鎮,劃歸惠陽縣管轄,惠東縣併入惠陽縣;龍門縣併入增城縣 1963年--恢復惠陽專區,轄惠陽、博羅、寶安、東莞、增城、龍門6縣 1964年--10月恢復惠州市(縣級) 1970年--惠陽專區改為惠陽地區 1975年--11月,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劃歸廣州市管轄 1979年--3月,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地級) 1984年--惠陽地區,轄惠州市(縣級)惠陽、紫金、各平、連平、河源、博羅、東莞、惠東、龍川、陸豐、海豐,共1市11縣 1988年--經國務院元月7日批准,撤銷惠陽地區,改稱惠州市(地級),原惠州市改稱惠城區。惠州市轄惠城區、惠東縣、惠陽縣、博羅縣、龍門縣,共一區4縣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4年--惠陽撤縣設市(縣級) 2003年--惠陽撤市設區。至此惠州現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蘆洲鎮嵐派村舉行

歷史文化•基礎設施落成慶典活動

1月3日,蘆洲鎮嵐派村舉行了歷史文化·基礎設施項目落成慶典活動。到場祝賀的嘉賓有惠州市政府李選民副市長、深圳市人大許德森副主任、深圳市福田區政府杜玲常務副區長、惠城區委陳娟常委。

村衛星地圖村衛星地圖

慶典活動第一項是在該村的許氏宗祠門前廣場舉行歷史文化·基礎設施落成典禮。村委書記首先介紹了本次落成的基礎設施,包括600米環塘路的硬底化,魚塘護走陂工程,敬老堂建成投入使用,有線電視和路燈安裝工程以及自來水改造等工程,總計投入建設資金達460萬元。蘆洲鎮黨委方小龍書記對於嵐派村在全鎮新農村建設中起的表率作用表示鼓勵,也感謝了社會各屆對嵐派村的大力支持。惠州市政府李選民副市長一別三年再次來到嵐派村,對該村在三年多里的巨大變化感到欣慰,並提前向村民朋友拜了個早年,預祝各位父老鄉親來年更興旺。深圳市人大許德森副主任作為嵐派村外出幹部之一,一直非常熱心該村事業。他在講話中號召各位父老鄉親一要有公德心,對全村的各項事業要踴躍參與,並愛惜好、利用好、管理好各項基礎設施;其二要有感恩心,感恩社會、長輩及為嵐派作出貢獻的人,不論在外還是在內,都要維護好村裡的和睦團結、互助提摯良好局面。典禮完畢後,一行還參加了許氏家廟牌匾和善捐芳名錄的揭幕儀式,接著參觀了專門為本次慶典活動舉辦的文藝演出,最後在該村的TCL希望國小舉行了千人聚餐,邀請來往賓客、在家及外出人員共同入席,將喜慶、團圓的新春氣氛帶至了高潮。一種外出人員踴躍支持,在家鄉親辛勤勞作,齊心協力共建家鄉的良好風尚正在嵐派村形成,並將以點帶面,使蘆洲在新的一年迎來一番新的景象。

開發環保

惠城區愛衛辦的工作人員在介紹封閉式垃圾屋的情況。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放學後的孩子們騎著腳踏車歡快地駛過硬底化村道。漂亮的村道上,垃圾的蹤影難以尋覓。而沿著村道外圍,隔不多遠就可見一個垃圾池或者封閉式垃圾屋。這是近日記者在惠城區蘆洲鎮嵐派村看到的一幕。據惠城區愛衛辦主任劉菊芳介紹,嵐派村修建封閉式垃圾屋的做法在惠城區各鎮中屬首例,並且該村的經驗將會在惠城區推廣。
走進嵐派村,遠遠就可以看到,一排民居對面有一座獨立小房子。房子不大但很醒目:白牆紅頂藍窗門,邊上還有幾級階梯。正當眾人為這小屋是作何用途納悶時,劉菊芳介紹說,這正是不久前新建造的封閉式垃圾屋。
記者看到,垃圾屋面向村道的是一扇藍色窗門,這個窗門為里外活動式,用手輕輕一推,就可以打開。“這個專門設計的窗門是方便村民們堆放垃圾的,倒垃圾也不會弄髒手。”而在小房子的後面,是兩扇上了鎖的鐵門,要清理垃圾時可把門打開。劉菊芳介紹說,新型垃圾屋比普通垃圾池的優越之處在於,既美觀又密封,能有效防止“四害”的滋生,降低垃圾氣味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又能遮風擋雨,避免雨水積存在垃圾中導致蚊蠅滋生,同時防止了污水橫流。
“垃圾屋建在村內,村民們走出幾十米就可以倒垃圾,便於集中收集垃圾,現在村裡的衛生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空氣也清新了不少。”嵐派村村支部書記許志達說。

措 施

村委會聘請村民當保潔員
據了解,該村2007年9月起成立了衛生管理組,有專人負責清理垃圾。還在村民中選拔成立垃圾監督小組,負責村裡的衛生情況,衛生保潔工作也由專人來負責,此舉受到了村民的歡迎。如今,村裡有了垃圾屋和垃圾池,村民都自覺地把垃圾集中堆放,村裡的衛生狀況有了改善。
許志達說:“當時村里招聘保潔員,凡是50歲以下、會使用拖拉機的村民都可以應聘,最後由村民代表評選出來。裝運垃圾的拖拉機用村民自己的,而村里提供斗車、鋤頭和鐵鏟等工具。”
村民許合平家裡種有10畝地,家裡有3個孩子在讀書,經濟負擔不輕。2007年,許合平應聘兼職做了村裡的保潔員。他根據農忙農閒來安排工作,或隔一天或隔兩三天,在忙完田裡的活兒之後,他就拿起掃把在村里清掃垃圾。然後開上他的手扶拖拉機到垃圾池和垃圾屋中裝垃圾,運到村外的山溝中。“村民們的衛生意識很高,都會把垃圾倒進垃圾屋、垃圾池裡去,最多就是掃一下樹葉、果皮之類的垃圾,工作很輕鬆。把垃圾運到山溝里就比較辛苦,我兩三天裝一次垃圾,要運十幾車才能運完,每車大概都有500公斤。這份工作雖說辛苦點,但能在農忙之餘貼補一下家用,我還要幹下去。”許合平說。
許志達介紹說,村里一共聘請了包括許合平在內的兩個村民在農閒時負責村裡的衛生清掃和保潔工作,每人年薪6000元。接下來,惠城區愛衛辦的專項撥款到位後,可以落實每天有兩人專門負責保潔。“保潔員每天工作8小時,到時我們村的環境將會更好。”

村 民

家家門前一個垃圾桶,環境衛生好多了
“以前我們倒垃圾都沒有固定的地點,有的人隨處亂扔,有的就倒在山溝等一些人少的地方。到了夏天這些垃圾就臭氣熏天,蚊子蒼蠅很多,很不衛生。現在有了垃圾屋,倒垃圾又方便又衛生,走幾十米就到了。”村民許秀玉說,現在幾乎各家各戶都會在門前放置垃圾桶,垃圾滿了再倒到垃圾池或垃圾屋裡去,環境衛生好多了。據了解,目前該村有20個垃圾池和兩個垃圾屋供村民堆放垃圾,這些垃圾將被運往村外的山邊專門建造的垃圾屋中,並撒上消毒品擱置曬乾一段時間後,由專人負責定期焚燒,以減少“四害”滋生,防止二次污染。

惠城區愛衛辦

嵐派村經驗將在惠城區推廣
“建設新農村,衛生要先行。”在嵐派村多個地方,經常可以看到牆上掛著這樣的標語。
劉菊芳介紹說,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在我市一些農村中開展了衛生建設的相關工作,農村垃圾得到了綜合整治,而嵐派村修建封閉式垃圾屋的做法在惠城區各鎮中尚屬首例。“這種封閉式垃圾屋每個投入約12600元。村里設垃圾池和垃圾屋,不僅使環境衛生得到了改善,村民的衛生環保意識也得到了提高。嵐派村的經驗將會在惠城區推廣。”劉菊芳說。

開發電力

惠城區蘆洲鎮嵐派村今年以來自籌資金180多萬元用於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修築村道。日前全長1.2公里、高2米、寬3.5米的防洪大堤已竣工,環村2.5公里、寬3米水泥硬底化村道已開通使用,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
蘆洲鎮嵐派村地處我市東北部山區,全村360戶1480人,人多地少,基礎設施差,集體經濟薄弱,是惠城區重點扶貧村之一。由於該村地處東江邊,村民居住在島嶼上,長期以來每逢雨季村道泥濘難行,幾百畝農田浸水,農作物失收。為徹底改變落後面貌,今春開始,該村以加強改造水利設施修築村道為突破口,積極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新路子,在駐村工作組惠城區投資管理公司的協助下,想方設法籌集到資金180多萬元用於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半年施工,防洪大堤和水泥硬底化村道先後竣工。同時,還購置水庫擴容發電設備一批,使小水庫發電量從原來80千瓦增加到100千瓦,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10萬元。

打造母校

嵐派國小原名廣益學校,創辦於1906年。解放前,廣益學校是東江沿岸一所有名的國小,有許多革命老前輩都曾在那裡戰鬥過,並建立中共東江特委特別支部,為革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建校100年來,該校培養了109個大學生,其中教授1人、博士2人、碩士9人。
12月16日,蘆洲鎮嵐派國小迎來了百歲生日,並舉行了建校100周年的慶祝大會。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楊鵬飛,深圳市福田區委書記許德森,區教育局局長張麗珍,蘆洲鎮委書記方小龍,蘆洲鎮鎮長馬福安等領導及曾在嵐派國小任教過的外地教師、校友代表和學校全體師生都到場祝賀。
據了解,嵐派國小創辦於1906年,歷盡百年風雨滄桑,幾經改建,經歷了從私塾到公辦國小,從小到大,從平房到樓房的發展過程。嵐派國小的前身廣益學校是1940年中共東江特委第一個黨支部的誕生地,重教育出人才是嵐派一大特色,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嵐派村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愛國人士、革命黨員,為共和國解放和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

文化宣傳

惠城區文廣新局送戲下鄉至蘆洲鎮嵐派村
09年7月16日晚上,由惠城區文廣新局主辦,區文化館承辦,蘆洲鎮文化站協辦,西湖藝術團主演的“唱響鵝城送戲下鄉文藝演出”活動在蘆洲鎮嵐派村展開。到場觀看演出的有仲愷管委會、惠城區文廣新局、蘆洲鎮政府等單位的領導,及嵐派村黨員幹部民眾共一千餘人。
送戲下鄉活動是區委、區政府為豐富廣大農村民眾的文娛生活、活躍農村文化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圍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區委、區政府對山區人民的深切關懷。本次送戲活動中,“唱響鵝城”的主題較好地貫穿於全過程,以嘹亮的歌聲表達了對祖國繁榮的讚美,以深情的朗誦表達了對基層計生工作的體諒和敬意,並以活潑的快板表達了對全市新農村建設的高度支持。現場觀眾在笑聲、掌聲中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味,也堅定了追求小康生活的信念。

木棉樹

惠城區蘆洲鎮嵐派村生長著一棵高大的木棉樹。村里98歲的老人都不知道這棵樹到底有著多少年的樹齡。據該村的村民說,一般木棉樹開的花朵是紅色的,但是這棵木棉樹開的花卻紅中帶白。這棵樹去年曾被雷電擊中,頂部被折斷,如今枝葉仍綠意盎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