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嵐山東南端,離嵐山辦事處駐地安東衛3.5公里。東臨黃海,北依阿掖山,南隔海州灣與連雲港相望。地勢北高南低,呈方形。總面積10.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5公里。東海中有平島、達山島、車牛山島,稱前三島。嵐山頭形勝衝要,是明代安東衛的分汛要地之一。公元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改設安東都司營,分防四大海口,嵐山頭是其中之一。1742年(乾隆七年)安東衛併入日照縣後,嵐山頭屬日照縣南鄉(原進賢鄉)南上二牌安東衛社。1912年(民國元年)屬安東衛區。1931年(民國20年)屬第四區。1944年屬日照縣汾嵐區。1945年1月屬蘆山縣汾嵐區,10月又劃歸日照縣汾嵐區。1947年6月屬聖嵐區。1948年4月屬安嵐區。1950年5月屬第八區。1952年12月劃為日照縣嵐山鎮。1956年1月屬安嵐區嵐山鄉。1958年1月稱嵐山鎮,8月屬海洋(安嵐)人民公社。1959年2月稱安嵐人民公社嵐山管理區、童海管理區。1963年1月分屬安嵐區嵐山人民公社和童家莊子人民公社。1971年3月改稱安嵐人民公社嵐山、童海管理區。1981年9月改稱嵐山頭人民公社,1984年6月稱嵐山頭區。1985年3月改稱嵐山頭鎮。1988年4月,設嵐山頭街道。2003年,嵐山頭街道轄13個居、4個行政村,居住人口5.7萬,其中長住人口4.7萬。全街道各業總收入達36.56億元,實現生產總值7.8億元,人均純收入5038元。
沿革
嵐山頭,明洪武年間建制,因座落嵐山南麓而得名,俗稱嵐山頭口,也叫山南頭。清屬南鄉安東社。1947年屬聖嵐區,1948年2月劃歸安嵐區。1952年1月建嵐山鎮,2月再歸安嵐區。1958年1月復鎮,8月撤銷,9月建立海洋公社。1959年2月劃歸安嵐公社,1966年5月改為安嵐區,1968年11月復稱安嵐公社。1981年9月與汾水分開設立嵐山頭公社。1984年8月改稱嵐山區,1985年10月改為嵐山頭鎮,1988年4月改設嵐山頭街道。1997年,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4.8萬,轄聖嵐路、海州路、嵐陽路、環海路、官草汪、佛手灣、甜水河、童海路8個居委會及王家莊子、楊家莊子、胡家林、戴家莊子、大阡里5個行政村。
漁業
漁業是嵐山頭街道的基礎、支柱產業,全街道共有大小漁船1000多條,其中大功率鋼殼外海捕撈船160艘,是山東最大的外海捕撈船隊之一。街道海灘坡度較緩,可利用水體30萬畝,灘涂6萬畝,有全國“菜藍子工程定點市場”鮮活水產城,有水產品冷藏加工企業41家,是全國性的漁貨集散地之一。嵐山頭瀕臨四大漁場之一——海州灣漁場,盛產對蝦、帶魚、巴魚、安康、魷魚、黃花魚、蟹類、貝類,特產嵐山蝦皮、金鉤海米和西施舌;淺海養殖可利用水面30萬畝、沿海灘涂6萬畝,已開發利用3萬畝。多年來,漁業一直是嵐山頭街道的支柱產業,已發展大小漁船1000多條,其中大馬力鋼質漁船142艘,是山東省最大的外海捕撈船隊之一;發展水產品冷藏加工企業39家,一次性加工能力2萬噸,嵐山鮮活水產城成為全國“菜藍子工程定點市場”,年銷售額20億元,嵐山頭街道已成為全國性的海貨集散地之一,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所轄村
聖嵐路居
嵐山頭街道辦事處駐地。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建村。1985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1359戶,4150口人。主要姓氏有張、黃、徐、王等。
海州路居
距嵐山火車站4公里,總面積2.5平方公里,海岸線2公里。2003年有1055戶,3592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徐、劉、張等。
嵐陽路居
1985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680戶,2160口人。主要姓氏有徐、王、張、楊等。
環海路居
距嵐山辦事處駐地安東衛3公里。1985年由村改居,面積3平方公里。2003年有807戶,2602口人。姓氏以徐、王、蘇、李居多。
王家莊居
明朝永樂年間,王成、王海二兄弟攜帶家屬從河北省榮平縣到安東衛東南城角落戶,因水患又遷此居住,因王姓首居,故名王家莊子。2002年由村改居,面積2.04平方公里。2003年有710戶,2200口人。主要姓氏有王、盧等。
官草汪居
明朝萬曆年間,在此居住的人家姓官,因當時村內有盛長雜草的澇水汪,故稱“官家草汪”,後演化為“官草汪”。1985年由村改居,面積3.8平方公里。2003年有980戶,3032口人。主要姓氏有宋、張、王等。
佛手灣居
距嵐山頭街道駐地2.2公里。清康熙年間,甜水河陳姓在此建村,村北有廟宇,叫佛手庵,村以此為名,光緒年間更名佛手灣,1964年曾更名為海防大隊,1979年復名佛手灣。1985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410戶,1403口人。主要姓氏有陳、於、王、仲、田等。
甜水河居
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年),王姓在此建村,因村中有河,流水常年不斷,味清甜,故名甜水河。1985年由村改居,面積2平方公里。2003年有780戶,2566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劉、陳等。
楊家莊子村
清朝康熙年間,楊姓遷此居住建村,取名楊家莊子村。2003年有400戶,1062口人。面積6平方公里,主要姓氏有楊、蘇、秦等。
童海路居
明朝崇禎年間,因童姓遷此建村,故名童家莊子村,亦稱童家口。1996年由村改居,總面積3.3平方公里。2003年有1028戶,3418口人。主要姓氏張、王、李等。
王家海屋居
清朝康熙年間,王姓遷此臨海搭屋定居,以捕魚為生,後成村莊,名王家海屋村。2002年由村改居,總面積0.75平方公里。2003年有342戶,1060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劉、胡等。
劉家海屋居
明朝萬曆年間,劉姓遷此建村,因東臨黃海,故名劉家海屋。2002年由村改居,總面積0.2平方公里。2003年有160戶,600口人,以劉姓居多。
秦官莊村
明朝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西山崖形似羊頭,故名羊頭官莊。1945年改稱秦家官莊。為區別重名村,1981年11月更名秦官莊村,總面積0.73平方公里。2003年有365戶,1202口人。主要姓氏有秦、張、李等。
周家莊居
明朝景泰年間,因周姓遷此居住建村,故名周家莊子村。2002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128戶,408口人。主要
姓氏有王、馬、周等。
胡家林村
明朝崇禎年間,衛指揮胡然岳由安東衛遷此建村。因地處山麓,樹林茂密,故名胡家林。2003年全村有280戶,857口人。主要姓氏有胡、戴、蘇、董等。
戴家莊居
清朝雍正年間,戴姓遷此居住建村,取名戴家莊子。2002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295戶,953口人,以戴姓為主。
大阡里村
清朝康熙年間,胡姓遷此居住。為便於看管林木,村外遂築一石牆,俗稱大阡,以此取名大阡里,原隸屬胡家林村,1956年分村自治。2003年,全村271戶,740口人。主要姓氏胡、張、蘇等。
工業經濟
街道工業經濟發達,有生產線路器材的魯聖公司、有生產管具的鑄福公司、有經營油品的童海港業公司。街道發揮區位優勢,港口經濟、城市經濟、社會事業發達。嵐山頭的旅遊資源豐富,有人文瑰寶海上碑,海上公園前三島,有萬米金沙灘的趕海園,山海相連,風景秀麗。
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建制,因座落嵐山南麓故名,俗稱嵐山頭口,也叫山南頭。清屬日照南鄉安東衛社。1947年建聖嵐區,1948年2月劃歸安嵐區,1959年2月歸安嵐人民公社,1981年9月成立嵐山頭公社,1985年10月改為嵐山頭鎮,1988年4月改稱嵐山頭街道。明清兩代,嵐山頭是安東衛的分汛要地之一。
嵐山頭處在祖國海疆南北分界處,山海相連,風景秀麗。光緒《日照縣誌》記載,金朝末期,抗金紅襖軍首領、益都人楊安兒,曾與金兵鏊戰於此。嵐山頭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有南北文化交匯的特色。著名的《嵐山漁民號子》《滿江紅》,1950年代參加華東地區文藝匯演。其中《嵐山號子》曾在中央電視台第七套“華夏文明五千年”專題播出。1957年環海路漁民李雲演唱的《滿江紅》參加了全國民間舞蹈會演,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後曾在山東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播出。
海上碑在嵐山漁港西側,有天然巨石屹立於海邊,面北背南,上有明朝監察御史蘇京的題書“星河影動”“撼雪噴雲”;明代禮部尚書、明未清初著名書法家王鐸題書“萬斛明珠”“砥柱狂瀾”;清康熙十年(1671年)安東衛守備、武進士閻毓秀題書“難為水”。漲潮時,礁石上的題字淹沒水中,落潮時,露出水面,成為一大景觀,被譽為“萬裏海疆第一碑”。
海神廟(又叫龍王廟)位於海上碑北側,與海上碑緊鄰,建於元代。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安東衛鄉紳王瓘和眾百姓重建。廟堂內中間是龍老爺神像,靠東屋山牆塑有霹雷將軍,靠西屋山牆塑有風婆婆,屋樑上面盤有兩條金龍;前大門外有影壁牆,一進門是供人燒香燒紙的火樓子;院內西小門南邊是鐘樓;廟西有戲台,1920—1930年代,農曆四月初八、六月十三、六月十九連唱三天大戲,祈求海上豐收。
海州灣漁場位嵐山區,為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盛產對蝦、帶魚、巴魚、魷魚、黃花魚、蟹類、貝類。特產嵐山蝦皮、金鉤海米和西施舌;淺海養殖可利用水面30萬畝、沿海灘涂6萬畝。多年來,漁業一直是嵐山頭街道的支柱產業,已發展大小漁船1000多條,其中大功率鋼質外海捕撈船176艘,是山東最大的外海捕撈船隊之一;嵐山鮮活水產城是全國“菜藍子工程定點市場”,嵐山頭街道已成為全國性的海貨集散地之一,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嵐芹”是嵐山頭的地方特產,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馳名省內外。清光緒元年(1875年),嵐山頭林相華從日照引來一種葉小、葉柄呈黃色的芹菜品種。經過長期栽培,加之當地適宜的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形成獨特風味的土特產品,種植範圍擴大到安東衛一帶。芹菜葉小,葉柄實心,纖維極少,俗稱“嵐山頭芹菜不打渣”。不論爆炒或涼拌,均味香無比,清脆可口,為外地芹菜所不可比及。“嵐芹”享有較高聲譽,長期遠銷於臨沂、青島、濟南和江蘇、上海等地。
嵐山頭街道海岸線長5.5公里,自古就是通商口岸。轄區內嵐山港自1950年代修建以來,規模不斷膨脹,2005年完成吞吐量2038萬噸,為山東五大港口之一。嵐山頭將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原油、成品油和液體化工品中轉加工基地之一。
地理概況
嵐山頭街道位於日照市東南端,瀕臨海州灣,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隔海相望,距日照市區38.5公里。轄區總面積10.4平方公里,轄17個村居和1個社區,居住人口5.1萬人。街道轄區呈方形,北高南低,中南部較為平坦,北有阿掖山,東有慈眉山,西有鳳凰山,依山傍海,風景秀美,氣候宜人。嵐山頭山海相連,旅遊資源豐富,漁文化歷史悠久,有海上公園——前三島,有萬米金沙灘的趕海園,有被譽為“萬裏海疆第一碑”的海上碑。
海岸線
嵐山頭街道臨海面港,海岸線長5.5公里,歷史上就是日照重要的通商口岸,自上世紀30年代建港以來,目前已形成了嵐山港、海明油品碼頭、嵐橋瀝青碼頭、童海港業、嵐山中心漁港等5大港區組成的港口群,其中嵐山港、嵐山漁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轄區內擁有全國第四大液體化工基地,坪嵐鐵路貫穿南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捷。
城市建設
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和城市建設,城市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憑藉外力、啟動民力,先後建成或改造了童海路、城區新大道、嵐山東路、金牛嶺路、阿掖山南路、嵐陽路等城市道路,形成了“三縱三橫”的城市循環道路網。初步形成秦海新區、山海家園、甜園生活區、童海生活區、佛手灣生活區、環翠小區、鳳陽路生活區等居民小區,形成了社區化管理的新格局。
文化教育
紮實推進文明和諧新社區建設。幼兒教育、中國小教育、成人教育水平位於全區前列,中心幼稚園已達到省級示範園水平;黨的建設、文明創建工作取得新突破,童海路居黨委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嵐陽社區被評為全省優秀健身活動站點,甜園社區被推評為全省文明和諧社區;環海路居被評為省級省級文明單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有線電視通村率“村村通”均達100%,走在全區前列。設立“扶貧濟困基金”,年收社會各界捐款100餘萬元,救助困難民眾1200餘戶;進一步完善了老年人養老補助金制度,全街道17村居60歲以上老人每月都能享受到60-220元不等的補助金,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為街道的穩定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服務業
近年來,嵐山頭街道依託港口發展,搞好配套服務,全力打造現代港口服務區;發揮傳統漁業優勢,延長產業鏈條,全面構建漁業經濟集聚區;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大力建設濱海居住核心區;提高居民素質,加大管理力度,積極創建文明和諧新社區,全街道保持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2007年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357.6萬元,比上年增收827萬元,增長54%;農民人均收入10037元,同比增長28.7%,規模以上資產投資完成15.83億元,同比增長28.9%,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89萬美元,招商引資完成註冊資本金4.3億元,完成任務的1023%。
所獲榮譽
街道黨委、辦事處先後被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水產品產量第一鎮”、“山東省百強鎮”、“齊魯街道之星”、“全省雙進雙建先進單位”、“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集體”、“城鎮居戶調查工作省級先進單位”、“山東省體育先進鎮”、“2007中國水運會組織工作先進集體”、“民兵預備役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日照市社會文化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街道計畫生育協會被評為“全國協會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