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崔猷,字宣猷,博陵郡安平縣人。釋褐員外散騎侍郎,領大行台郎中。尋為吏部尚書李神俊所薦,拜通直散騎侍郎,攝尚書駕部郎中。
效力西魏
普泰初,除征虜將軍、司徒從事中郎。既遭家難,遂間行入關。及謁魏孝武(元修),哀動左右,帝為之改容。既退,帝目送之曰:“忠孝之道,萃此一門。”即以本官奏門下事。大統初,兼給事黃門侍郎,封平原縣伯,邑八百戶。二年,正除黃門,加中軍將軍。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猷常以本官從軍典文翰。五年,除司徒左長史,加驃騎將軍。十二年,除大都督、驃騎將軍、淅州刺史,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十四年,侯景據河南歸款,遣行台王思政赴之。十六年,以疾去職。十七年,進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本州大中正,賜姓宇文氏。西魏恭帝元年,宇文泰欲開梁漢舊路,乃命猷督儀同劉道通、陸騰等五人,率眾開通車路,鑿山堙谷五百餘里,至於梁州。
仕途北周
北周武成二年,除司會中大夫,御正如故。保定元年,重授總管梁利開等十四州白馬儻城二防諸軍事、梁州刺史。天和二年,陳將華皎來附,晉公宇文護議欲南伐,公卿莫敢正言。建德四年,出為同州司會。六年,征拜小司徒,加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大象末,儀同大將軍、司玉下大夫。
隋朝時期
隋文帝踐極,以崔猷前代舊齒,授大將軍,進爵汲郡公,增邑通前三千戶。開皇四年,卒,諡號為明。
人物評價
《魏書》:少好學,風度閒雅,性鯁正,有軍國籌略
宇文泰:崔宣猷智略明贍,有應變之才,若有所疑,宜與量其可不。
軼事典故
天和二年,陳將華皎來附,晉公護議欲南伐,公卿莫敢正言。崔猷獨進曰:“前歲東征,死傷過半,比雖加撫循,而瘡痍未復。近者長星為災,乃上玄所以垂鑒誡也。誠宜修德以禳天變,豈可窮兵極武而重其譴負哉?今陳氏保境息民,共敦鄰好。無容違盟約之重,納其叛臣,興無名之師,利其土地。詳觀前載,非所聞也。”護不從。其後水軍果敗,而裨將元定等遂沒江南。
親屬成員
先祖:崔實,漢朝尚書
曾祖:崔郁,濮陽太守
祖父:崔挺,光州刺史、泰昌縣子,贈輔國將軍、幽州刺史,諡號為景
父親:崔孝芬,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吏部尚書,為齊神武高歡所害
兒子:崔仲方,字不齊,早知名,機神穎悟,文學優敏。隋朝信都太守,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