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仙鄉

與孩子們分手時,白先生有感而發,欣然揮筆寫下了“崑曲仙鄉”四個字。 崑山千燈,崑曲的源頭,是崑曲鼻祖顧堅的故鄉。 崑山千燈,崑曲的源頭,是崑曲鼻祖顧堅的故鄉。

崑曲仙鄉簡介

台著名作家白先勇提筆千燈“崑曲仙鄉”
位於機場路東的千燈鎮,歷史上曾是吳淞江口一個重要的商貿重鎮,有著“金千燈”美譽。五百年前的元代,這個充滿靈氣的小鎮上一個名叫顧堅的戲曲音律家,與好友楊鐵笛、顧阿瑛等,在海鹽腔的基礎上,結合崑山民間小調,創立了崑山腔,至明代發展成為崑曲,後又隨著南北商賈傳至全國各地,成為各地方劇種的母劇,被稱為百戲之祖。因顧堅的存在,如今該鎮在崑曲界被視為“認祖歸宗”的地方,成為近年來國內外戲曲界人士爭相拜謁的熱地。

崑曲仙鄉尋源

一生與崑曲結下不解情緣,晚年以一出崑曲青春版《牡丹亭》而飲譽海內外的台灣當代作家白先勇先生,來到崑曲發源地―――古鎮千燈尋根。
年過七十的白先生,腰板挺拔,精神煥發,才跨下車門便脫口而出“我終於找到崑曲的根了”,他目光深情,環顧四周,似乎在尋找著這個當年孕育出“百戲之祖“之地至今猶存的靈氣。面對古鎮,白先勇大發感慨。他說,來崑曲的發源地千燈拜謁顧堅先生,是他的夙願,去年在蘇州時就想來,但因當時排練忙碌沒能抽出空,這次 為與蘇州崑劇院商議有關將青春版《牡丹亭》世界巡演之事於前天剛抵蘇州,今天就擠出時間趕來了。 當白先生首先走進了千燈鎮中心國小的小昆班學員們中間,興致勃勃地與身穿戲服正在排練的孩子們交流。他一會兒問這個孩子幾歲,一會兒又問那個孩子崑曲學了幾年。當看到一個小生模樣的孩子手持柳枝時,他興奮地拍手叫道,“啊,你是柳夢梅。”孩子們為白先生表演了《西廂記》里的《胖姑》和《牡丹亭》里《驚夢》兩個折子戲,白先生面帶笑容看得很認真,在看到杜麗娘問柳夢梅要去哪裡時,坐在台下的他,嘴裡情不自禁地與台上的小演員一起念起了台詞―――“去哪裡!”。與孩子們分手時,白先生有感而發,欣然揮筆寫下了“崑曲仙鄉”四個字。 
他從學校出來,白先生來到了坐落在古鎮古石板街上一幢古宅,這裡便是當年崑山腔創始人顧堅的故居,如今已成為顧堅紀念館。當走進大門時,白先生臉上神情凝重起來,充滿著敬仰之情。他步履放慢,似乎生怕驚動了故人。此時,紀念館內笙樂環繞,原來是一群當地的民眾崑曲愛好者正在自娛自樂,白先生欣然前往,加入其中。也許是出於對故人的好奇感,白先生對故居四周環境興趣甚濃。時而在庭院中踱步樹下,仿佛在體會當年顧堅醞釀崑山腔時那稍縱即逝的靈感;時而在二樓,據說是顧堅當年創作、會友的地方駐足沉思,猶如與先人在作心靈交流。當聽到陪同的千燈鎮領導邀請他在千燈設立一個工作室時,他表示非常願意;他建議千燈一定要把這個崑曲發源地,發展成為全世界崑曲愛好者能夠領略崑曲文化精髓的聖地。 
白先生出生於北京,後隨家人先後移居台灣、美國的白先勇,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自幼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浸染,對崑曲有著異常深厚的情結。2004年春,白先生和兩岸三地戲曲界同仁共同打造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由蘇州崑劇院在海內外上演後,聲譽鵲起。在隨後的高校巡演中,該劇又受到了當代學子們的熱捧。

崑曲仙鄉承傳

崑曲,被譽為百戲之祖。自元代起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崑山千燈,崑曲的源頭,是崑曲鼻祖顧堅的故鄉。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崑曲藝術,2004年7月,千燈鎮政府決定專項撥款,崑曲,被譽為百戲之祖。自元代起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崑山千燈,崑曲的源頭,是崑曲鼻祖顧堅的故鄉。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崑曲藝術,2004年7月,千燈鎮政府決定專項撥款,支持千燈中心國小校開設崑曲學習班又稱“小昆班”。同時政府出資聘請了在崑曲表演藝術上有著豐富經驗的繼字輩老演員凌繼勤、柳繼雁,以及在2007年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中獲“十佳演員”稱號的周雪峰擔任專業藝術指導。
三年來,在千燈鎮政府和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老師、同學的努力下,小荷露出了尖尖角,先後排演了《牡丹亭》――“鬧學”、“遊園”、“驚夢”、“幽歡”以及《西廂記·胖姑》等著名崑曲片段。學生們邊學習、邊排練、邊演出,活躍在崑曲的故鄉。家鄉的蓬勃發展的旅遊事業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表演機會。三年中,小昆班先後接待、匯報、配合電視拍攝等演出每年平均20場左右。期間接待過日本、韓國朋友;同台灣小朋友作了交流演出;向航天英雄費俊龍作了匯報演出。最近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盛世梨園情》以及《中國風情》展示片的拍攝。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觀看了演出後,興致勃勃地同小演員親切交談併合影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