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花由來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江浙滬地區農村中家家戶戶砌灶時,都砌在廚房一隅,為防止燒柴時菸灰從灶膛飛出落到灶台上,所以在從灶台到屋頂砌煙櫃的同時,砌一垛牆來遮攔,人們稱該牆為灶山,舊時灶山的邊上砌有灶君殿(也稱灶王殿),內供奉灶君像,灶君殿外貼灶門帘(又稱喜串)。泥瓦匠中的“土畫師”為美化灶君殿邊的灶山、煙櫃及整座灶,於是在灶的各個部位畫上各種圖案來裝飾,崇明人把這種畫在灶頭上的畫稱為灶花(有的地方稱“灶畫”)
藝術特點
灶花的藝術特點主要以黑線條勾勒為主,在雪白的灶壁上黑白分明,對比強烈,畫的四周還配之以黑色裙邊,更富於裝飾性和立體感,後又逐漸由單一黑色發展成色彩鮮艷的紅藍黑白相雜了。灶花繪畫方法獨特,是一種濕壁畫法,即灶頭砌成以後,灶上所粉飾的石灰尚未乾燥,泥瓦匠即揮筆在上面作畫,以後隨著灶火的烘烤和自然揮發,整個灶面漸乾,上面的畫作就能歷經幾十年而不變其色。灶花構圖樸實、純真,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有獨特的欣賞價值。 灶花已經是崇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藝術題材
崇明灶花是很有個性的美術作品,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對未來的希望,在題材選取上極具時代特徵,早期的灶花內容以五穀豐登、年年有餘(魚)等為主,並輔以花草圖案及“回紋”、“方格紋”、“八結”等線條裝飾,構圖比較簡單。到了建國初期,大家都普遍用旭日東升、勞動最光榮、學大寨等圖案,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後陸續出現了六畜興旺、花鳥魚蟲、神話傳說、山川景物等題材的畫。而如今生態島、年年有餘之類的“灶花”反映了人民物質生活的改善以及更上一個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傳承人物
人物資料
姓名:高阿邦
出生年份:1952
性 別: 男
民 族: 漢
類 別: 傳統美術 灶花
級 別:市級
個人成就
2005年5月獲“南江風韻杯”崇明縣首屆灶花大賽二等獎;
2006年10月獲“南江風韻杯”崇明縣灶花藝術節能工巧匠繪灶花大賽一等獎;
2007年10月獲“南江風韻杯”崇明縣灶花藝術節新農村灶花繪製賽二等獎;
2008年9月獲“南江風韻杯”崇明縣灶花藝術節優秀灶花作品評選二等獎。
技藝特點
所畫灶花的特點是工筆和寫意畫法融於一體,作畫工具是用竹子根部敲成的蟹爪筆及用羊鬃毛自製成的蟹爪筆,這種筆更適合在用石灰粉刷而尚未乾燥的灶壁上作畫。所繪製的灶花構圖飽滿,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樸實純真、色彩濃淡相宜,內容以農民習慣欣賞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牡童嬉牛、雄雞司晨、山川景物、魚蟲花鳥、梅蘭竹菊等傳統題材為主,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