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崇慶縣](/img/e/d15/nBnauM3XzAzN3YjM1cTOwgTNwITMykjM3UDMwADMwAzMxAzL3k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崇州市(原崇慶縣)歷史悠久,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置江原縣;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置蜀州,領晉原、唐隆、青城、新津四縣;南宋紹興十四年(1146年)升為崇慶府,亦領數縣;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為崇慶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改為崇慶縣;1913年(民國二年),民國政府廢除清朝設定的府、州、廳。崇慶州因此而改為崇慶縣,先後隸川西道、西川道、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慶縣屬川西行署溫江專員公署管轄,1952年後屬四川省溫江專員公署管轄。
1983年7月,溫江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崇慶縣劃歸成都市管轄。1994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崇慶縣"之名自此成為歷史。
悠久歷史
崇州市歷史悠久,古稱蜀州,其建制歷史長達2200年,公元316年設立縣制,1994年撤縣設市。崇州自古為繁榮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門重鎮”之稱。 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陽鎮為四川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榮譽稱號
崇州市有“天府糧倉”之美譽,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瘦肉型豬基地縣、糧棉專貸大縣和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區。崇州主產川芎、鬱金,為全國川芎生產基地縣。其懷遠一帶生產的烏梅遠銷日本等地。崇州枇杷茶宋代以來即進貢朝廷。稱為“龍門貢茶”。其所產的黑香糯米被稱為“黑米之王”,馳名中外。此外該市的竹編、藤編製品也遠近聞名。經濟狀況
![崇慶縣](/img/2/561/nBnauM3XzUjMzczN2QzM4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0M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積極推行高效農業和節約化農業,1998年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糧食總產量38.5萬噸,水果總產量3900噸,生豬出欄72.8萬頭,禽蛋產量11950噸。
崇州市山、丘、壩、河兼有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眾多的旅遊風景,省級風景旅遊區九龍溝、省級森林公園雞冠山是其中的代表。崇州市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觀,罨畫池、州文廟、陸游祠、光嚴禪院為川西不可多得的歷史勝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