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歷代名人蠟像館

岳陽樓歷代名人蠟像館

岳陽樓歷代名人蠟像館形象地再現了岳陽樓與洞庭湖的人情風貌,是繼岳陽樓詩書碑廊竣工開放後的又一大新人文景觀。館內共塑有42尊栩栩如生、形神俱備的蠟像,身著精緻秀美的服飾,各執幾可亂真的道具。展室內布置著幽暗奇巧的彩燈,播放著清新婉轉的音樂,將遊人帶入了一個新奇的世界,並予以歷史啟迪與較高品位的藝術享受。

基本信息

簡介

岳陽樓歷代名人蠟像館岳陽樓歷代名人蠟像館
蠟像館共分"八仙過海"、"詩人聚會"、"巴陵四絕"、"魯肅閱兵"和"主席墨寶"五室。"魯肅閱兵"室內,三國東吳大將魯肅正佇立在洞庭湖邊的閱兵台運籌帷幄,訓閱水師;"八仙過海"室內,仙人們或手執芭蕉扇,或擊節高歌,或醉飲吟詩……神態各一,令人拍案叫絕,流連忘返;"巴陵四絕"室內,形象地再現了當年滕子京修樓、范仲淹作記、蘇子美書丹、邵竦篆刻的情景;"詩人聚會"室內,曾在岳陽樓留下過華章麗句的李白、杜甫、韓愈、歐陽修、文天祥、辛棄疾、孟浩然、柳宗元等正從不同的朝代聚集到一起,即景賦詩;"主席墨寶"室內,身材魁梧的毛主席身後,便是他手書的杜甫《登岳陽樓》詩,汪洋恣肆,筆走龍蛇,堪稱書苑精品。

特點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踞於岳陽古城的西門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登樓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象萬千,其氣勢之壯闊,構制之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岳陽樓是以三國“魯肅閱軍樓”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於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遊客和風流韻士遊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岳陽樓是什麼時候建的,說法不一。一般都認為它始建於唐,後毀於兵災,北宋年間重修和擴建。岳陽樓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989-1052年)寫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陽樓記>>。據說當時巴陵郡守(岳陽在宋時屬巴陵郡)滕子京集資重修了岳陽樓。
岳陽樓真正聞名於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以後。滕子京無愧為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於是,他便請當時的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此文一出,廣為傳誦,雖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內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氣勢之磅礴,語言之鏗鏘,真可謂匠心獨遠,堪稱絕筆。其中尤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成為千古名言。自此,岳陽樓更是名揚中外。 以後歷朝歷代的詩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文。如虞集、楊維楨,楊荃、李東陽、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來引把酒臨風,登樓吟詠。
滕子京是很有才學的人,在樓落成之時,憑欄遠眺,不禁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詞:“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悽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59個字寫景抒情,很有氣勢。但是范仲淹應滕子京之請,為岳陽樓作記,寫得就更好。<<岳陽樓記>>共360字,文情並茂,讀之感人肺腑。文中許多警句已成為後人處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更為人所傳誦。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在明崇禎十一年(1639年),毀於戰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進行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年),知府張德容對岳陽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將樓址內遷6丈有餘。解放後,政府多次進行維修,1983年又進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構件,按原件複製更新。
岳陽樓歷代名人蠟像館岳陽樓歷代名人蠟像館
在岳陽樓一千餘年的歷史中,幾經風雨滄桑,屢毀屢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餘次。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岳陽樓極為珍視,對共進行了徹底的重修.重修後的岳陽樓,保持了原有的規模和結構,保留了原有的建築藝術和歷史風貌。樓底花崗石台基增高了30厘米,使岳陽樓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顯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樓地面改鋪古代青,廳中的四根楠木大柱,為舊樓原物;宋代的四個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國二十一年砌的原三面磚牆,改用了仿明清式樣的雕花貼金門窗。二樓為使登臨者視野更加開闊,加大了遊廊空間.樓堂正面懸掛著清著名書清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由12塊紫檀木組成。三樓陳列著一代偉人毛澤東手書杜甫的《登岳陽樓》詩。各樓懸掛著原有的木刻匾對,並增刻了古今名家吟詠岳陽樓的楹聯。其中一樓有一幅長達102字的對聯,上聯為“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淪然涕下!”下聯為“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水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而三樓一副短聯,僅僅八個字:“水天一色,風月無邊。”落款為“長庚李白。”
現在的岳陽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時的形制。登岳陽樓可瀏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陽樓的建築構制獨特,風格奇異。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柱高聳,樓頂檐牙啄,金碧輝煌.遠遠而了,恰似一隻凌空欲飛的鯤鵬。全樓高達25.35米,平面呈長方形,寬17.2米,進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
中部以四根直徑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貫樓頂,承載樓體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彼此牽制,結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如磐石。
岳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斗拱”托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我國古代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岳陽樓景區還保存了明清時代修建的三醉亭、仙梅亭,並建造了懷甫亭、詩書碑廊、歷代名人蠟像館等人文景觀,使得岳陽樓景區古代建築群渾然天成,古意濃郁,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厚。

三醉亭

三醉亭位於岳陽樓北側,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三次到岳陽神遊、為這裡秀美的山、水所迷,每次喝得酩酊大醉。1755年重修仙梅亭時,人們在醉酒的地方增修一亭稱之為“望仙閣”、1987年重修時改名為“三醉亭”。

仙梅亭

岳陽樓南面的仙梅亭,相傳在明朝崇禎年間重修岳陽樓挖掘地基時,掘出一塊石板,石板潔白如玉,一面有一枝枯梅,若隱若現二十四萼,紋理蒼勁、如仙家所畫,人們以為是仙跡,便修一小亭,立石其中,以作紀念。

歷史傳說

傳說唐開元四年張說貶到岳州後,決定張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魯肅閱兵台舊址修造“天下名樓”。有一位從潭州來的青年木工李魯班,手藝高強,擅長土木設計,被張說相中。張限李木匠在一個月內設計出一座三層、四角、五梯、六門、飛檐、斗拱的樓閣圖紙。誰知李魯班擺弄了一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來的圖紙只是一座過路小亭。張說很不滿意,再限七天時間,一定要拿出與洞庭出水形勝相得益彰的有氣派的樓閣圖紙。
正當李魯班一籌莫展時,一位白髮老人了走過來,問清緣由,便把背的包袱打開,指著編有號碼的木頭說:“這些小玩意兒,你若喜歡,不妨拿去擺弄擺弄,或許會擺出一些名堂來。若是還差點什麼,就到連升客棧來找我。”李魯班接過來,擺了又撤,撤了又擺,果然構成了一座十分雄壯的樓型。大家十分高興,都說是祖師爺顯靈,向白髮長者道謝。老人說自己是魯班的徒弟,姓盧。後來,老者在湖邊留下了寫有“魯班尺”3字的木尺,一陣風不見了。工地上人群紛紛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頭不止。 不久,一座新樓拔地而起,高聳湖岸,氣象萬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