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十二洞

岩山十二洞

岩山十二洞位於燕子磯西南,在直瀆山臨江一側的懸崖峭壁間。直瀆山又名岩山、觀音山,沿江峭壁多石洞,極奇詭,古代遊記稱之為“岩山十二洞”。

基本信息

簡介

岩山十二洞岩山十二洞
岩山十二洞即仙源洞、上台洞(頭台洞)、鰲魚洞、中台洞(二台洞)、石床洞、觀音洞、水簾洞、三台洞、天台洞、玉筍洞、達摩洞、猴兒洞。歷經風雨滄桑和大規模的人工開鑿,大多溶洞已經不復存在。現可供觀賞的有觀音閣、頭台洞、二台洞、三台洞、達摩洞等。這些洞穴由東向西,高低錯落,綿延排開。頭台洞、三台洞洞口位置較低,高約10米;二台洞較高,約30米;達摩洞最高,約達90米。觀音閣中有明太祖朱元璋、軍師劉伯溫等留下的“鐵鏈鎖孤舟”、“馬娘娘梳妝檯”等遺蹟;頭台洞中有“犀牛望月”、“龍牙滴水”等景點;二台洞內有明萬曆年間所刻吳道子繪的觀音像及李言恭所寫的《般若經》。三台洞為諸洞中風景最佳者,由下而上共為3層,內有道士塔、玉皇閣、吳道子碑、望江樓及著名自然景觀“碟子天”等。
頭台洞在燕子磯南幾公里處,洞正中有佛殿,洞外石壁刻有一個大“壽”字,系明太祖朱元璋所書。頭台洞東面石岩上是觀音閣,明初洪武年間修建,屬弘濟寺(後改承濟寺),因間後岩壁上有石刻吳道子繪的觀音像,所以叫觀音閣。從頭台洞西行約500米,是二台洞,洞中有洞,深不可測。二台洞西邊是岩山風景區的最佳處——三台洞。古式的院門上寫有“占三台洞”四個大字,筆力雄健。三台洞分下洞、中洞和上洞,下洞中有一眼水,名觀音泉。扶欄而上可到中洞、上洞。出洞即是玉皇閣,再向上就可到達三台洞極頂望江樓,登臨遠眺,江水茫茫,煙波浩淼,使人心曠神怡。

主要景點

頭台洞

岩山十二洞岩山十二洞
頭台洞在燕子磯南幾公里處,洞正中有佛殿,洞外石壁刻有一個大“壽”字,系明太祖朱元璋所書。頭台洞位置較低,高約10米。頭台洞中有“犀牛望月”、“龍牙滴水”等景點;達摩洞最高,約達90米。
觀音閣
觀音閣在頭台洞東面石岩上,明初洪武年間修建,屬弘濟寺(後改承濟寺),因間後岩壁上有石刻吳道子繪的觀音像,所以叫觀音閣。觀音閣中有明太祖朱元璋、軍師劉伯溫等留下的“鐵鏈鎖孤舟”、“馬娘娘梳妝檯”等遺蹟。
二台洞、三台洞
從頭台洞西行約500米,是二台洞,二台洞較高,約30米。洞中有洞,深不可測。二台洞西邊是岩山風景區的最佳處——三台洞。古式的院門上寫有“占三台洞”四個大字,筆力雄健。三台洞分下洞、中洞和上洞,下洞中有一眼水,名觀音泉。扶欄而上可到中洞、上洞。出洞即是玉皇閣,再向上就可到達三台洞極頂望江樓,登臨遠眺,江水茫茫,煙波浩淼,使人心曠神怡。
二台洞內有明萬曆年間所刻吳道子繪的觀音像及李言恭所寫的《般若經》。三台洞為諸洞中風景最佳者,由下而上共為3層,內有道士塔、玉皇閣、吳道子碑、望江樓及著名自然景觀“碟子天”等。
吼子洞(候子洞)
“吼子洞”3字相傳為劉伯溫所書。
吼子洞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與其他的溶洞一樣,應是由於石灰岩(碳酸鈣)的洞壁,受含濃度較大的碳酸水溶液的侵蝕,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在縫隙中流出,由於溫度的變化,又還原為不可溶的碳酸鈣,經歷了大自然千萬年的演變,形成的喀斯特溶洞。
溶洞的來歷
對於這個溶洞的來歷,說法有不少,但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
神話傳說中,幕府山前長江中的八卦洲是長江挾帶上游的泥沙淤積而成。天庭玉皇大帝怕八卦洲再被江水沖走,便派神仙用鐵鏈將它拴住,又派叫“喉子”的神仙坐鎮幕府山,看守八卦洲。傳說中的“喉子”原是畜牲,住在“喉子洞”中修煉。最後修成正果,得到人形成了仙
民間則傳說,很久以前,鎮江有對孤兒寡母,靠祖上留下的兩畝山地,艱難度日。不幸兩畝山地被一富豪看中,並強占為自己墳地。數年後,孤兒長大成人。富豪怕孤兒報奪地之仇,便設計陷害孤兒,又徇賄縣太爺,判孤兒充軍。充軍又不準走官道,只準走金山寺後面的法海洞,傳說法海洞與吼子洞相通,裡面有六六三十六道難關。孤兒充軍以後,寡母傷透了心。天大的冤屈無處申述。老人便從鎮江徒步來到南京吼子洞。她終日守在吼子洞口,盼兒歸來,不知過了多少年,這個孤苦伶仃的老人家,最終在焦急而漫長的等待中死去。於是,後來人們把這個洞叫作“候子洞”,後來演變成了“吼子洞”。
也有網友認為吼子洞洞名的來由既然與佛教有關,這“吼子”二字,指的應該是獅子,典出佛教里的獅子吼。而洞中菩薩也是騎獅子的,所以應該是文殊菩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