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岩基的例子很多——西南半島和錫利群島的花崗岩體、愛爾蘭的威克洛山,布列塔尼高地形成了突出的地形。後者大致由東到西沿老褶皺山走向線延伸,並且已經受剝蝕而出露,形成急劇下降到較低古沉積岩地區的平頂高地。已知最大的岩基,過去認為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但是現在認識到,這個岩體是由從下侏羅紀到新生代的幾個不同時期侵入的一系列單個岩體構成,這些單個岩體有時甚至曾相互侵入。它們形成長條形,主要為石英閃長岩的岩體,稱為沿海侵入體。
形成機制

分布
中國大部分山脈皆有分布,如崑崙山、天山、秦嶺、祁連山、大興安嶺、江南丘陵等。我國著名風景區黃山、華山、衡山、九華山都是花崗岩岩基。岩瘤或岩株是兩種類似的小侵入體:岩瘤是平面上多少呈圓形的岩體,例如沙普花崗岩地區和阿倫島北部花崗岩地區;岩株比較不規則。
與岩基邊緣有關聯的是稱為偉晶岩的小侵入體,它們是特別粗的火成岩,特點是晶體非常大。它們大概代表岩漿固化的後期階段,也許岩漿裡面有極熱的水,使其曾保持活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