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中醫學術語]

岩[中醫學術語]

岩,病證名。凡結塊堅硬如石,表面高低凹凸不平,象山岩一樣,潰後狀如岩洞之體表惡性腫瘤者曰岩。岩義同喦、癌。

基本信息

癌之名義本為岩,而癌之名字初作岩者,乃以癌字從喦,而喦即岩字也。

《說文·山部》:“喦,山岩也。從山、品”,徐鉉曰:“從品,象岩厓連屬之形”,《正字通·山部》云:“喦,通岩。”

蓋癌之為狀,“高突如喦頂”(腫物嶙峋之形)、“爛深如喦壑”(潰爛下陷之象),一似凹凸參差之山石狀,故癌之一名初即為岩(喦)也。如《格致餘論·乳硬論》云:“若夫不得於夫,不得於舅姑,憂怒鬱悶,昕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癢,數十年後方為瘡陷,名曰奶岩,以其瘡形嵌凹似岩穴也。”《瘍科心得集·卷下》云:“夫腎岩翻花者……初起馬口之內,生肉一粒,如豎肉之狀,堅硬而癢,即有脂水……漸至龜頭破爛,凸出凹進,痛楚難勝,甚或鮮血流注……”,即沿用其本義本字而名為岩(喦)者。《本草綱目·主治·癰疽》云:“穿山甲:乳癰、乳嵓,炮研酒服。”(按:嵓,即喦字)亦仍用其本義本字而名為岩(喦)者也。

今人稱惡性腫瘍為癌者,其名古已有之矣。如北宋·東軒居士《衛濟寶書·卷上》云:“癰疽五發,一曰癌。”南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二》云:“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狀,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由是簇頭,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子多發於腹,女子多發於乳……”,即其例也。然此所謂“上高下深,岩穴之狀”之“癌”者,其名本以“岩”為義,而其字出亦正作“岩”耳。

以岩為癌者,如乳岩、奶岩、腎岩、舌岩等現於體表直觀者。至於西醫學所稱之癌,本由因襲中醫之癌名來,而其所指,乃不同於固有之癌病者,殆又以古所謂癌(岩)者,本出於直觀,故惟其發於體表者始可由明見而稱之;而今所謂癌者,可為之“透視”,故其兼發於體內者,亦並可由明見而名之耳。

拼音是y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