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崎令治

岡崎令治

1960年,前往華盛頓大學求學,師從Stromin berg等學者。 1967年在分子生物學研究機構擔任教授。

日本分子生物學家

岡崎 令治(おかざき れいじ)(1930.10-1975.8)。
岡崎令治

日本分子生物學家。出生於廣島市白島人(現中區白島)。日本分子生物學的先驅者之一,最大貢獻是與其夫人岡崎恆子共同發現並命名了岡崎片段,被認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會獲得諾貝爾獎

履歷

1945年,在廣島高等師範附中(現廣島大學附屬中學·高中)就讀時,遭遇核爆輻射雨侵襲。之後先後在岩國中學、第五高等學校就讀,1953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理學部生物學專業。師從發育生物學教授上田常雄進行有關形成體(organizer)的研究。 
1960年,前往華盛頓大學求學,師從Strominger、Arthur Kornberg等學者。之後在史丹福大學求學,並於1963年回日本,擔任名古屋大學理學部化學教授鈴木旺的助理教授。 
1966年,他發現了DNA合成中後隨鏈上形成的短片段——岡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並且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以及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ur)實驗室的研討會上發表。1967年在分子生物學研究機構擔任教授。1972年,他進一步發現了與岡崎片段相關的RNA,成功構建起DNA半不連續複製模型。 
1975年,由於早年在廣島核爆中遭遇核輻射引起的骨髓性白血病發作,44歲的岡崎令治在前往美國旅遊期間病逝。在此之後,他的夫人,同時也是名古屋大學教授,岡崎恆子將他的研究繼續了下去。

名言

「何が「essential」か,そして「essential」なことを解析するためにはどのような決定的実験をやるべき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