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下村

岐下村位於東山縣陳城鎮西南端,東接後崎、西到西嶼,南到下垵下角村,北到沃兜山,由岐下、下垵兩個自然村組成的一個行政村。 解放前的岐下村,由於國民黨腐敗,官僚割據,地主剝削,田園荒蕪。 據統計,2009年,全村經濟總產值2億元,村財收入22萬元,年人均收入5000元。

基本信息

岐下村位於東山縣陳城鎮西南端,東接後崎、西到西嶼,南到下垵下角村,北到沃兜山,由岐下、下垵兩個自然村組成的一個行政村。全村共有841戶3416人,面積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28畝,山果林地6500畝,水產養殖面積1.5萬畝,是一個以養殖業、淺海作業為經濟主體的農業村。
岐下村歷史悠久,始祖詔諭大夫隨帝昺南巡,卜居於此。1277年建鄉,解放前隸屬東南鄉,設岐下保。解放初歸屬二區公所管轄,稱岐下鄉。60年代大躍進期間屬陳城人民公社,設岐下大隊,1984年陳城人民公社改稱陳城鄉,叫岐下村,1995年陳城鄉改鎮,岐下仍屬於行政村。
岐下村有著熱愛鄉土、抗擊外來入侵的優良傳統。1549年10月11日葡萄牙海寇入侵,廣大村民配合戚繼光水師血戰走馬溪,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萬曆神宗三年,國家動亂,村民陳惠娘率眾抗擊山南嶺頂九甲賊,壯烈殉難,萬曆帝敕封“貞潔烈士”,威震一時。抗日戰爭期間,與後崎、山東、山南民眾一起,勇敢地抗擊日寇入侵。
解放前的岐下村,由於國民黨腐敗,官僚割據,地主剝削,田園荒蕪。加之四面環山,交通不便,村民紛紛外逃謀生,十家九空,是個典型的貧困村。1950年5月12日東山解放,人民翻家做主,各行各業走上正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貫徹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方針,面貌日新月異。在發展傳統竹桁、討小海的基礎上,最佳化農業結構,種植蘆筍650畝,發揮資源優勢,放養鮑魚、牡蠣、網箱養魚313公頃,鄰近的西嶼島成為福建省創匯農業引進試驗示範基地。
據統計,2009年,全村經濟總產值2億元,村財收入22萬元,年人均收入5000元。近十年來,投資230萬元修建岐下國小至碼頭、岐下至西崎水泥路3.6公里,投資70萬元開闢岐下至下垵公路3.5公里,投資70萬元征地35畝進行新村規劃,建設商品房近百幢。2000年投資200多萬元建設岐下國家二級漁港1個,2005年建設岐下(西嶼)陸島交通碼頭,總投資1300萬元,爭取國務院、省政府項目資金960萬元,2009年投資165萬元建設新辦公大樓。全村先後榮獲縣表彰的先進治保會、文明單位、先進單位、經濟發展先進村和爭取項目資金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