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岐安村位於溪源江畔,旗山腳下,距離福州市中心約15公里,村占地2.43平方公里,2405人650戶。轄有袁岐、岐西、上長安、下長安、瓜基、新建等6個自然村。
經濟2002年開始大學城新校區建設時,岐安村受征地和拆遷的影響,原有的2615畝綜合農田被徵用了2265畝,占86.62%;被拆農房5.3萬平方米,涉及農戶260餘戶,占人口總數的55.1%。2004年上半年,岐安村經過與福州大學新區協商,採用向福大借地的方式,在學校生活區正門20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建起了21間店面,搞起了股份制商業試點。21間店面需要集資約40萬元,村委會經濟合作社入股20%,其餘股本每股1500元。由村委會組織村里首批拆遷的近600位村民集資入股。每個入股家庭每年可分紅利6000-10000元。在福大生活區西門,一個上萬平方米的商業中心也建設完畢。商業中心大樓由岐安村全體村民自願投資入股,全村2405位村民中,已有1937人參加了集資,這比上一次參與集資的600人多出了兩倍。此外,村中已於2004年著手實施螺洲角安置房的續建工程,該項目占地50畝,共15幢,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可安置拆遷戶150戶,
加上福州新校區公寓西側的占地約6畝的商業中心大樓,都讓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岐安村一定是個繁華街區。
岐安村有著生產角梳和木雕的悠久歷史,角梳是福州的傳統“三寶”工藝品之一,由於大面積失地後,村兩委就緊抓這兩項傳統的生產工藝,不斷的從產地、資金、原料、技術等方面扶持村民,擴大角梳和木雕的生產。目前,角梳和木雕的生產企業和家庭作坊已達百餘家,年總產值超過5000萬元,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收入,200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5200元。
景觀岐安村有古蹟報恩寺、天仙府、總管廟、長安王氏支祠、袁岐廟等,村內有一座751米的大坑山。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6戶通自來水。有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1.0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27.03%和2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0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車4輛,拖拉機6輛,機車7輛。全村建有沼氣池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建有小水窖4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0畝,有效灌溉率為50.5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8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27戶居。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54.86%;畜牧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36.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9頭,肉牛63頭,肉羊287頭,雞532隻);林業收入0.23萬元,占總收入的0.84%;第二、三產業收入2.27萬元,占總收入的8 %。農民人均純收1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占勞動力的13%),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4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8畝(其中:田70畝,地108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糧食、經濟作物等作物;擁有林地28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3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2畝,其中養殖面積92畝;草地1900畝;荒山荒地1975畝,其他面積20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50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73人。其中農業人口149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5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人,占人口總數的18.0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0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40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說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安龍堡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4公里,距離中學4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3人。
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花鼓、大娛樂各1)。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交通不方便,基礎設施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鞏固種植業,大力發展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