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分析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學校走過了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師資水平居我省同行前列,辦學條件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1、基礎設施。學校現有教學綜合大樓一座,實驗小二樓一座,幼稚園教學樓一座,建築面積6928平方米,使用面積約5070.53平方米,操場面積3120 平方米,150米環形跑道。另有1014平方米,多年被華龍電器廠所租,2002年12月31日到期。1999年,我區委、區政府出資協調,區教委和學校共同努力將校門口近3畝地劃撥給該校,用於徹底改善辦學條件。這給陳舊的校園帶來了生機與希望,但所劃撥土地一直被開發商無償占用,做臨時工棚,使得學校始終未能利用。鑒於此,學校教學場所嚴重不足,學校學生人數嚴重超編。基礎設施陳舊,校園環境落後,已大大制約了學校的率先發展。
2、硬體設備。儘管困難重重,但學校緊跟時代步伐,將現代教育技術改革與發展放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各方籌資建起了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服務中心。目前,該中心運作著學校總價值150多萬元的較完整的現代教育技術服務和套用體系。由586電腦40台,PⅡ400多媒體教師機一台組成的電腦網路教學系統,20台集多功能電子閱覽室、課件製作開發、校長辦公管理為一體的教師網路教學系統;64張語言教學系統,有線電視網路系統,校園電視台等大型活動現場直播系統;班班"四機一幕"。1996年,以全省量化考核總分第一的優勢,首批進入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的行列。如此物力基礎雖不太理想,但比起周邊兄弟學校,還是有一定的實力,在過去的年代為學校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現有辦學條件距時代要求相差甚遠,許多設備必須調整更換,或重新上馬, 校園網的建設迫在眉睫。而資金的緊缺嚴重製約著學校的發展,這成了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3、師資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的發展之本。在教改的進程中,該校大膽啟用,精心培養青年教師,先後培養出省特級教師3名,(1名已調往外校)省學科帶頭人11名,省骨幹教師5名,省級教學能手8名,市級教學能手17名,市學科帶頭人9名,市骨幹教師36名,區級教學標兵能手15名,學校青年教師錄相課、論文、課件等分別榮獲國家、省、市級獎勵290餘次。近三年來教師撰寫論文500餘篇,分別在國家、省、市、區各級報刊、雜誌上發表或交流。可以說,我們有了一支比較優秀的教師隊伍,正是這支隊伍為學校的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也為學校的再發展奠定了人力基礎。
4、成績榮譽。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該校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的,力爭把學校辦成"教育實驗的基地,兒童成長的樂園"。這些年來,該校以質量贏得廣泛的社會聲譽,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紅旗大隊"、"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山西省示範國小"、"山西省有特色優秀學校"、"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精神文明學校"、"山西省電教先進學校"、"太原市文明單位"、"太原市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太原市重要項目訓練學校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自98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獎5次,省級獎9次,市級獎29次。教師中有2人獲國家級獎勵,14人次獲省級獎勵,40餘人次獲市級獎勵。三年來有180餘名學生被省、市重點中學提前錄取,1800餘名學生獲各級獎勵。但,我們深知成績的取得,只能代表過去,它不能代表遠的輝煌,要能合上時代的節拍,還需更上一層樓。
發展的構想與規劃
2001年9月,學校新老班子交替,新一屆領導集體,滿懷信心,決心再創省實驗國小新的輝煌。為此,圍繞我區教育局工作計畫要點,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科研為重點,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在"繼承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是我們規劃、發展的總體思路。力求形成"整體設計、局部入手、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為目標的素質教育辦學模式,為我省、市、區教育的率先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思考:
1、做為山西省唯一的一所省級實驗國小,我們學校的立足點不能僅僅停留在區、市級水平,它理應代表我省一流的國小教育。用一流的教育與全國名校接軌,成為省內國小教育的典範,全國同行的視窗,是我們省實驗國小義不容辭的責。為此,我們深深地思考:我們省實驗國小,下一步該實驗什麼?我們是示範國小,應該給兄弟學校示範些什麼?該校的發展必須立足於全省、全國的高度,"創省內品牌,爭全國一流",這才是我們發展的總目標。
2、現代社會無不為各種商品打上了"品牌"的烙印,就如"金利來""登喜路"等名牌,打入國際市場一樣。教育雖不是商品,但它是一種產業,也同樣需要品牌的支撐,該校作為省級實驗國小有著得天獨厚的品牌優勢。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品牌"產品。各項工作必須依據"品牌"這樣一個支撐點開展。用"品牌"意識與理念去打造實驗的"品牌"。
3、教育的任務在於育人,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構建符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現代教育的真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觀點。即: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並且主張教育應圍繞這四種基本能力來重新設計,重新組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革舊的育人模式,建立新型育人模式。這需要我們重新尋找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使我們的教育能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構想:
1、重新認識在新型下,學校的辦學理念,重新調整學校的校風,、校訓等,以達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辦學理念:著眼於明天的需要,著手於今天的準備;
辦學目標:高起點、高質量、規範加優質;有特色、有創新、示範競一流。
培養目標:有道德,會做人;有能力,會創新;有智慧,會學習;有個性,會合作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辦學宗旨:讓成功的教育為孩子的幸福奠基。
辦學方向:以德立校,以人為本,發揚傳統,打造"品牌"追求卓越。
校風:崇真、尚美、博學、創新;
教風:愛生、嚴謹、求實、進取;
學風:樂學、善思、合作、探究;
校訓:我知道、我體驗、我能行、我美麗;
班風:團結、民主、務實、創新;
2、探索辦學體制改革的新路子。所謂辦學體制改革,就是辦學主體,投資主體,管理主體的改革。就是要改革單一的國家舉辦,財政撥款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辦學體制。引入社會力量辦學,大力發展多樣化的辦學形式。而現行的體制大大制約了學校的發展,辦學經費嚴重短缺,學生班容量很大,教師還需進一步提高。根據學校現狀,我們力圖嘗試辦學體制的改革。根據該校的現狀,"公辦優質教育"是我們最佳的選擇。公辦優質教育雖從體制上與現行體制沒有多大的差別與變化。但是如果真正把實驗國小做強、做大,優質教育大有可為。開始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是搞好優質教育的前提。為此我們努力嘗試:
A、一校兩制。目前該校因教學質量高,師資力量強,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慕名而來的學生一批又一批,但現在的學校條件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午休、生活、娛樂,連一般的接受優質教育的權利也被班內擁擠不堪的情況所困擾,因此我們欲借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這一東風,在學校內部實行"民辦寄宿制,公辦走讀制"。一部分願意出資接受教育的學生可適當安排寄宿,本學區內的學生,可繼續走讀。因此,我們可多方面考察,吸收借鑑全國同行學校的經驗,逐步探討,這樣可大量融入資金,拓寬辦學渠道,讓學生接受最好的教育,讓教師享受最好的待遇。
B、校長聘任制,在學校可率先嘗試真正意義上的校長聘任制,與民辦學校接軌,真正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借我市、區體制改革之東風,試圖採用"結構工資制"把學校內部的用人機制搞活。
C、名師導師制。該校有以特級教師劉秀珍為代表的一批得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因此,我們深挖學校內部人才資源,給名師搭台,讓名師唱戲,學校內部藉助名師,最佳化隊伍,可聘校內名師為導師、教研室副主任等職。搞好內部的用人機制,還可以名師為塔尖,形成金字塔形的教師培養隊伍。 D、最佳化小班制。優質教育的最最佳化就是小班制教學。在近五年內,我們將在幼稚園遷址,學校綜合樓建成之後,便可進行小班教學。這樣,每個年級可擴成六軌,班均人數達45-50人左右,用最好的校園文化、最好的師資、最好的設備,讓學生接受最好的教育,這樣,就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優質教育。
3、依託"實驗",爭取政策。
(1)爭取進行課改實驗。作為實驗國小,我們的實驗和示範作用,應為全省表率,轟轟烈烈的課改實驗,已在我市部分城區開展,作為實驗國小,我們求得省教育廳的支持,與幾個實驗區一道開展實驗。
(2)爭取"體制改革"上的優惠政策。"民辦寄宿,公辦走讀"這是學校辦學體上的改革。這一改革,必須有政策可依,所以我們求得省教育廳的支持,給予"實驗"國小以"實驗"政策。
(3)爭取實驗經費、校園改造的資金投入。多年來,學校的發展,省教育廳給予了大量的人、財、物的支助,每年都撥給該校部分實驗經費,我們全校師生萬分感激。今後學校跨越式發展,改造基礎設施,需大量的資金投入,我們還求省教育廳領導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或資金上的資助。
(三)、發展規劃
1、新建綜合樓,活動樓為主的群樓基礎設施。99年區委、區政府為學校征回校門前的近3畝地,利用它修建一座五層集活動辦公為一體的綜合實驗樓,學校門口南邊的華龍電器租期在2002年內已到,我們將它全部改造,建成集生活、住宿為一體的生活樓,可容納全校教職工午休和學生住宿500人。(具體附綜合樓平面圖)並且還帶有地下存車處,男女廁所。學校操場由此可延伸至200米環型做成塑膠跑道。學校東牆邊的平房,將與今年暑假改造完工。
2、重新規劃組合幼兒教育。根據區教育局資源重組的原則,將臨近的國師二校兼併,將現國師二校的校址辦成學校附屬的單獨管理,單獨核算的獨立幼稚園,我們的理由是,在我區西有西幼、東有實驗,唯有中部沒有一個很像樣的幼稚園,該校幼稚園有著悠久的辦園歷史,又依託實驗國小的牌子,所以可以擴大規模,辦成獨立的居我區首位的幼稚園。這樣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使資源重組。
3、加快建成校園網。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套用迫在眉睫,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本著"一次規劃,逐步實施"的原則,建成校園網。
4、實施"名師"工程,打造"名師"品牌。雄厚的師資是學校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98年至今學校培養了以劉秀珍為代表的名師隊伍,並呈梯隊發展。"名師"工程的啟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力爭使師德上水平,師能上台階,師風上檔次。給每位教師定位,形成"金字塔"型的名師梯隊,建立造塔機制和考評機制,讓每位教師都為"名師目標"奮鬥,學校為其搭台,讓其唱戲。(見名師工程規劃)爭取在三至五年內有三至五名教師,成為特級教師或全國優秀或骨幹教師,有10名教師成為省級優秀,20名教師成為市級優秀教師(含教學能手),使一大批青年教師在學校這塊沃土上茁壯成長起來。
5、依託科研課題,探索嘗試新的育人模式。
A、科研興校是學校教育永恆的主題。一個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教師群體是教育事業成功必備的人際關係條件,組織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努力朝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變是教育事業成功的科研環境條件。從2002年開始,學校將承擔北師大裴娣娜教授主持的科研課題,並以此真正拉開學校教科研的帷幕"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對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等其它所承擔的各級實驗課題,進行整合,歸併,梳理,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機制,使教師在科研中受益,使學生在科研中成長。
B、尋找課改突破口。課改的切入點,我們想立足於課程體系的改革,突破口是創設綜合活動實踐課。積極創造有利於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大教育環境。
四、實施步驟:
1、A、2002年制定規劃,請專家論證規劃的可行性。B、基礎設施建設開始規劃出圖。C、開始著手準備與北師大聯合的課題實驗。D、開始體制改革的準備工作。
2、2003年--2004年A、全面啟動課題實驗,名師工程。B、基礎設施第一期工程開動,著手綜合樓的建設。C、體制改革初步探索出一些作法和經驗。D、建成校園網。
3、2005年--2006年A、課題實驗初見成效。B、基礎設施第二期工程開工,著手進行生活樓,服務樓建設。C、校園文化建設全面展開。D、名師工程大見成效。
4、2007年A、按預定計畫,完成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配套設施相應配齊,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B、課題實驗結題。召開全國性課題實驗結題會,推廣科研成果。C、名師工程規劃,按既定計畫完成。
追求學校跨越式的發展是該校新一屆領導集體和全體教職工的共同目標,打造"實驗"品牌,會使我們捲入滾滾的時代洪流,創造出更新、更輝煌的業績。為此,我們會"咬定青山不放鬆",追求不止,奮鬥不息!
宗旨與理念
辦學宗旨: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辦學方向:以德立校,以人為本,發揚傳統,打造"品牌"追求卓越。
校風:崇真、尚美、博學、創新;
教風:愛生、嚴謹、求實、進取;
學風:樂學、善思、合作、探究;
校訓:我知道、我體驗、我能行、我美麗;
班風:團結、民主、務實、創新
辦學特色
如今,學校已進入蓬勃發展的快速通道。在“以人為本、強化服務、公平待人、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引領下,堅持“讓成功的教育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宗旨,學校以“活力教育”為著眼點,構建活力六大項目。“活力思想”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百人活力團隊”猶如雨後春筍為孩子鋪就成長之路。
活力教育
“成功的教育應該使學生在沒有意識到受教育的情況下,卻受到了畢生難忘的教育,而這種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活力思想使“實驗人”迸發出教育智慧,活力思想使“實小”充滿勃勃生機。學校以十大百人團隊為載體,立足孩子發展需要,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2010年10月,為了真正做好“體育藝術2+1”的推廣工作,學校以“活力教育”思想為藍本,精心構建出六大特色項目:活力課堂、活力教研、活力作業、活力體育、活力藝術、活力環境及“十大藝術、體育百人團隊”(器樂團隊、聲樂團隊、舞蹈團隊、書法團隊、美術團隊、桌球團隊、空竹團隊、籃球團隊、科技製作團隊、西洋棋團隊)。團隊成立之後,自上而下形成以校長為主的領導機構,每個團隊責成班子成員專人負責並制定實施方案,從活動時間、地點、效果等方面都有詳細安排,從而保障了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在發展過程中,學校採取靈活推進的原則。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調整各環節的銜接和落實,更好的促進了團隊健康有序發展。作為學校“活力教育”的特色載體,“十大團隊”將學生、教師與“活力教育”思想和諧的融為一體,讓孩子充分的發揚個性,展示自我,樹立自信。自團隊開設以來,學生報名踴躍,每個團隊均達百人以上,規模宏大。學校或聘請名師,或由該校教師執教,注重實施和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塑造,力爭達到人人都有兩項體育健身本領,一項藝術才能的目標。2011年5月22日,學校在星光劇院組織了“山西省實驗國小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暨迎‘六一’晚會”,所有節目均由十大團隊師生出演,精湛的表演得到了領導及各兄弟校的交口稱讚,演出獲得空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