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山西狼蛛拉丁學名:Lycosashansia(Hogg,1912)
綱:蛛形綱
目:蛛形目
科:狼蛛科
屬:狼蛛屬
功能類別
捕食性天敵寄主昆蟲
鱗翅目、葉蟬、蝗蟲、甲蟲、小地老虎、金龜子寄主危害作物
棉花、玉米、小麥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24-27I毫米。頭胸部棕褐色,頭部頗隆起。中窩明顯。螯肢側結節明顯,前齒堤3齒,以第二齒最大;後齒堤3齒,等大。步足黃褐色,粗狀,密生黑、白色細毛,在各節背面呈虎狀斑紋。腹背褐,黃、白、黑色細毛。心臟斑後方有3-4條白色“w”形斑紋,中部到後端有5-6對滄色筋點。雄蛛:體長18-20毫米。
卵袋:球形,直徑在17-23毫米。每個卵袋內含卵酉余粒。
生物學特性
山西狼蛛為穴居性狼蛛,常在棉、麥、玉米田及不積水的田畦、溝渠上挖穴築巢。洞穴口及洞穴深度均隨蜘蛛的齡期及季節氣溫等變化逐漸增大和加深。該蛛以成蛛或亞成蛛越冬。4-5月進行交配產卵。有較強的護卵習性,卵袋以絲附以雌蛛的紡器上,隨身攜帶。一年發生一個世代。
一般在日落之後出穴遊獵。活動範圍的直徑為5-6米。喜捕食各種鱗翅目的成蟲、葉蟬、蝗蟲和甲蟲。小地老虎和金龜子交配產卵期間,最易被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