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晉祠

山西太原晉祠 位於山西太原南的晉祠是我國古代建築精華的代表,經過歷代修葺擴建,整個晉祠佛堂輝煌,殿樓巍峨,古樹濃陰蔽天,碧水瀅洄有聲。據說,李淵和次子李世民太原起兵前夕,曾去晉祠祈禱。

相關連線

晉祠概覽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周武王滅殷7年以後,因病去世。他的長子誦繼位,是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職權,史稱“周公攝政”。
在“周公攝政”期間,實行土地分封制,把周室子弟,族屬功臣,根據軍政需要,分別封給一定的土地去做諸侯。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晉世家》一篇中,用一段“剪桐封弟”的故事,詳細記載了周成王的胞弟虞被封為唐國諸侯一事。成王繼位初上,唐國發生武庚叛亂,周公親自帶兵到唐國平息了叛亂。此後的一天,成王與弟弟叔虞在院子裡做遊戲,成王隨手從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樹葉,剪成玉圭的形狀,對叔虞說:給你這個玉圭,封你去做唐國的諸侯吧!”站在一邊的史佚聽到了,就請成王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分封大典。成王說:“我是和叔虞做遊戲呢!”史佚卻說:“天子無戲言,既然說了,就要用史書記載他,音樂歌舞慶賀他,典禮成全他。”於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國做了諸侯。
叔虞來到唐國以後,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從此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七百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派興旺景象。叔虞死後,一人為了紀念他,就選擇了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於是,將國號“唐”改稱為“晉”,祠堂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經注》一書中,對當時的晉祠做了這樣的描述:“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由此可見,早在1500年前,晉祠就具有相當規模了。祠內現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築100餘座,其中,宋建聖母殿、魚沼飛梁,金代的獻殿被國家文化部鑑定為三大國寶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