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戰

山西之戰是公元1883年12月發生在越南北部山西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中越聯軍和法國侵略軍,標誌著中法戰爭正式開始。

簡介

山西之戰 山西之戰

以越南為跳板,侵入中國雲南等省,是當時法國政府的既定方針。紙橋戰役後,法國侵略軍不甘心失敗,繼續擴大侵略戰爭。10月25日,法國東京海域分艦隊司令孤拔受命為北越法軍統帥。12月初,決定向紅河三角洲中國軍隊防地發動攻擊,目標直指黑旗軍的駐地山西(越南的一個城市名)。

山西之戰

公元1883年(清光緒九年;越南嗣德三十六年)12月11日,法國遠征軍總司令孤拔按照其先攻山西、再取北寧的作戰方針,率軍六千人,分成水陸兩隊,由河內向山西進發。中越聯軍被迫應戰。

山西之戰 山西之戰

山西位於紅河南岸,是控制紅河中上游的戰略要地。城周長約二十里,有磚石內城和土質外城。黑旗軍進駐山西後,進一步加強了這裡的城防工事,並在紅河上設定竹筏阻塞河面,沿河岸修築炮台,北門至河堤相距五里,築柵五重。劉永福鑒於山西的存亡關係重大,而協助防守的滇、桂軍隊為數既少,鬥志又不高,因而決心發揚黑旗軍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依託城垣及外圍工事粉碎敵人的進攻,並以確保河堤和城北市區為防禦重點。在得知河內法軍傾巢出動的情報後,劉永福和唐景崧(清政府派至黑旗軍的官吏——吏部主事)立即巡視陣地,激勵將士,準備痛擊來犯之敵;同時,函請北寧清軍會同越南義軍乘隙進取河內,或於新河、嘉林方向佯動,牽制敵人。

山西守軍五千人的防禦部署是:黑旗軍六個營加桂軍一個營扼守城北河堤;黑旗軍五個營扼守城東;黑旗軍、桂軍各一營扼守城南;滇軍三個營扼守城西。此外,越南北圻統督黃佐炎等率領的越軍約二千人,駐紮於南門外村落中。

12月14日上午9時左右,法軍發起總攻擊,以艦炮和哈齊開斯機槍掩護其步兵展開,並摧毀了扶沙要塞。防守堤岸的黑旗軍奮起還擊,竭力遲滯敵軍的行動。與此同時,劉永福命令東門外的黑旗軍五個營利用地形秘密地向敵人側後機動,以便配合堤岸守軍夾擊敵人。約中午12時許,迂迴敵後的黑旗軍突然出現於陸路法軍及水路艦隊之間,從翼側攻擊向西運動之敵,法艦炮火無法發揮威力。孤拔見情況危急,立即命令法軍轉入防禦,並集中所有炮火還擊黑旗軍。在敵人密集炮火和機槍的阻擊下,黑旗軍迂迴部隊傷亡較大,被迫撤退。下午4時,法軍重新發起攻擊,城北黑旗軍頑強抵抗,戰鬥非常激烈。當法軍迫近城北堤岸時,黑旗軍從工事中一躍而出,與敵人展開肉搏戰。經過一小時激戰,法軍以死傷士兵二百人、軍官二十二人的代價,奪取了河堤陣地。

15日凌晨1時,守軍一部乘夜接近河堤,突然發起反擊,冀圖奪回河堤陣地。由於當晚月明如晝,加上法軍拚死抵抗,偷襲未獲成功,但斃傷不少敵軍,並生俘非洲兵二十名、法海軍陸故隊兵士五名。劉永福、唐景崧知沿河陣地難保,便將守軍撤至外城,分段固守。當日上午,雙方調整部署,法軍不停地進行炮擊。下午,孤拔以主力向西機動,企圖奪取扶里炮台,從西門攻入城內。劉永福判明情況後,親率黑旗軍主力增援西門,並加強防禦工事。

16日拂曉,法軍猛攻北門和扶里炮台。北門守軍沉著應戰,連續向城下投擲火藥包,阻止了敵人的前進。防守扶里炮台的滇軍也奮起還擊,但終因炮台設施陳舊,被敵突破,撤入外城,以致敵人得以進逼西門城垣。當日上午,法軍炮兵配合艦炮以猛烈炮火將西門城樓轟塌,並摧毀全部防禦工事。守軍傷亡較大。下午,法軍由西門突入城內,守軍依託市區建築物頑強阻擊,激戰至夜。

為了保存有生力量,黑旗軍和清軍乘夜從南門和東門撤出山西城,經不拔縣向興化集中。城南村落中的越南阮朝軍隊亦隨即潰散而逃。

意義

山西雖然失陷了,但守軍在傷亡逾千和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浴血奮戰,斃傷法軍近千人,給了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特別是黑旗軍,在劉永福“縱敵人我重地,始能痛殲”的思想指導下,敢於以劣勢裝備和優勢裝備的敵人拼殺,頑強抗擊。在指揮上,劉永福能根據法軍水陸並進的特點,著重加強河堤及城北城東的防禦,並善於抓住戰機,適時地對突入之敵實施反擊。當法軍集中注意力攻擊城北河堤守軍之際,果斷地集中所有可能機動的兵力,迅速隱蔽地迂迴敵後,插入進攻之敵及法軍艦隊之間,給敵人以突如其來的打擊。

山西作戰之所以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駐守北寧的桂軍無所作為。他們臨戰觀望,既不增援山西,又不乘隙向河內方向出擊,給敵軍以必要的牽制,致使法軍得以集中兵力西上,而山西守軍則得不到友軍支援,陷入孤軍作戰。同時,由於雲南巡撫唐炯消極避戰,以致滇軍主力推進遲緩。直至戰鬥前夕,才有少量部隊進至山西、興化,起不到支援山西守軍作戰的作用。此外,劉永福等在作戰指導上也有不當之處。如面對優勢敵人的進攻,未能利用有利地形,伏擊、襲擊敵人於運動之中。單純採取固守城池的戰法,自難抵擋住擁有強大炮火之敵的強攻。

後果

山西保衛戰是清廷被迫應戰後的首次作戰。首戰失利,丟掉了一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戰略要地,不但失去了對河內法軍的威脅,而且使東西兩線的聯繫增加困難,給爾後的北圻作戰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山西失守後,清廷命廣西巡撫徐延旭嚴守北寧,令雲貴總督岑毓英迅即出關,加強興化方面的防禦,並令兩廣總督張樹聲“選派得力將領,統帶勁旅,馳赴鎮南關(今友誼關),以實後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