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岩黃芪(HedysarumfruticosumPall.)
種別名
山竹子、灌木岩黃芪、他日波勒吉(蒙古族名)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
豆科(Leguminosae)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110―150cm。根粗壯,紅褐色。莖直立,多分枝。樹皮灰黃色或灰褐色,常呈纖維狀剝落,小枝黃綠色,稍帶紫褐色,嫩枝灰綠色,被短柔毛,具縱溝棱。單數羽狀複葉,具小葉9―21;托葉卵形,小葉長卵形或卵狀矩圓形,基部圓形或近楔形,全緣,上面密布紅褐色腺點並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短伏毛。總狀花序腋生,與葉近等長,具4―10朵小花,疏散,花枝短,苞片小,花紫紅色,長15―20mm,花萼鐘形,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龍骨瓣稍短於旗瓣,子房條形,密被短柔毛。莢果通常具2―3節,莢節具網狀脈紋,疏生柔毛或無毛,中部具疣狀突起或無(圖54)。
地理分布
山竹岩黃芪分布於我國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蘇聯(東西伯利亞)、蒙古也有。
生態特徵
山竹岩黃芪喜生於草原區的沙丘及沙地上。具有強壯的根狀莖,以其進行無性繁殖。根狀莖對種的繁衍,群叢的穩定,植被的更新以及產草量高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山竹岩黃芪根頸上的不定芽,一部分可直接伸出地表發育成地上枝。一部分則變為棕褐色的根狀莖,在沙層中水平延伸,一般
2―3年的實生苗或萌櫱苗即可產生根狀莖。根狀莖是莖的一種變態,它從根頸部向四周呈放射狀擴展延伸,並可產生分枝,多集中分布在5―
20cm的沙層內,由於不斷地產生萌櫱株或生長新根系,從而形成了無性繁殖的強大網路系統。據調查,山竹岩黃芪在自然狀態下,有90%的株叢是從根狀莖上產生的萌櫱株,而實生苗在其群落中都不足10%,有時難以找到。山竹岩黃芪的根系發達,根幅為冠幅的4―5倍,具多級支根,側根多集中在10―50Cm的土層內,並具根瘤(有叉狀、柱狀、球狀等)。山竹岩黃芪的莖隨著株齡的增長,禾質化的程度也增強,從而使越冬率和分枝能力顯著提高,成年株在一個生長季中可產生5級分枝。與此同時株叢也相應地增大了產草量,防護效益也相應地有所提高。山竹岩黃芪始果期為3―4齡,成果期為5―10齡,衰果期為10齡以上。其花序多著生於2―3級分枝上,結實率較低,一般畝產種子5kg左右。其種子實際上是帶果皮的莢果,因果皮不易與種子分離,吸水慢很不利於種子的萌發。山竹岩黃芪分布區的年均溫4―6℃,≥10℃的有效積溫在2400℃以上,年降水量300―50mm,濕潤度0.4―0.6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山竹岩黃芪常和差巴嘎蒿(Artemisiahalodendron),烏丹蒿(Artemisiawudanica)、東北木蓼(Atraphaxismortshurica)、叉分蓼(Polygonumdivarcatum)、黃柳(Salixflavida)、蟲實(Corispermumsp.)、沙米(Agriophyllumarenarium)等組成群落。
飼用價值
山竹岩黃芪是家畜的優質飼用半灌木,其特點是返青早、生長迅速,植株高大、枝葉繁茂。從其營養價值來看,山竹岩黃芪富含粗蛋白質和家畜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胺基酸。粗脂肪和無氮浸出物的含量也高。在灰分中含鈣量較多,這在家畜飼養上,特別是對幼畜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詳見表54―1、54―2。在適口性方面馬和駱駝一年四季均喜食,綿羊、山羊喜食其嫩枝、花序及果,但在生長發育的後期,莖稈木質化程度變高時,對
小家畜的適口性有所降低。目前對山竹岩黃芪的利用,是野生的多為放牧利用,栽培的多為刈草利用。在花期調製的乾草各種家畜均喜食。
栽培要點
山竹岩黃芪適宜在覆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以及排水良好的沙質地上種植。種植的方法可直播或育苗移栽。可穴播、條播、撒播、飛播。穴播株行距0.5―1.0X1.5―2.0m,畝播量0.7―1kg。條播行距1.5―2.0m,畝播量1―1.5kg。撒播、飛播畝播量0.5―1kg。穴播、條播一般播深2―3cm。季墒情好的地塊可在晚霜後播種,若春季墒情不好或春季風大的地區,應躲過風期在雨季到來之前播種。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以提高出苗率。可採用脫去果皮,擦破果皮,用水浸泡或催芽等方法。育苗移栽:育苗地要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地做畦條播,行距30―35cm,畝播量3.5―4kg,播期以5月初至6月中旬為宜。移栽苗木,一般以1―2年生苗為好。飛播時用丸衣種子可提高成苗面積,因丸衣可加大種子重量防止移位,並可減少鼠蟲危害,同時可結合丸衣處理加入吸濕劑、根瘤菌以及稀土微肥等以促進發芽、保苗,提高產草量。撫育管理:山竹岩黃芪生長數年後,因植株衰老生機減弱,為使其恢復生機,可結合刈草進行平茬,以促使其茁壯。病、蟲、鼠害防除:危害山竹岩黃芪常見的害蟲有蚜蟲、豆蛾蟲、象鼻蟲、豆芫菁、古毒蛾、金龜子、地老虎,線蟲等。病害有白粉病。還有鼠兔危害等,應採取相應的藥物和措施及時防除。此外,山竹岩黃芪在天然情況下,產籽量極低且種子質量也差,故應建立山竹岩黃芪的人工採種基地,以提高其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