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麻國慶,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中心教授,環南中國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民族學類主任委員。
目錄信息
緒言 山海之間:華南與東南亞社會【麻國慶】/001
作為方法的華南:中心和周邊的時空轉換【麻國慶】/015
第一部分 華南:宗族與社會
從革命到改革——循著人類學家波特夫婦的足跡【劉志揚 駱 騰】/035
客家村落視野中的鄉村社會整合——廣東梅縣書坑村的個案研究【楊小柳】/047
宗族、同姓集團舞台上的女祖先與女神——馮姓與冼夫人信仰關係之考察【朱愛東】/060
空間·場合·形態——粵劇在城市、鄉村和海外唐人街的基本生存格局【易紅霞】/073
再論作為方法的華南——人類學與政治經濟學的交叉視野【譚同學】/083
廣州近郊畲族的婚姻與家庭【賈 慧 吳少珍】/093
第二部分 南嶺走廊:族群與互動
作為民俗概念的“團”——從湘西南一個自然聚落看地方稱謂的演變【於鵬傑】/107
家先觀念與度身儀式——以粵北方洞過山瑤為例【何海獅】/115
客家人祭祀飲食符號的象徵隱喻——以賀州蓮塘鎮白花村為個案【馮智明 倪水雄】/127
“欠”與“還”:桂北侗族的村寨交往與民俗規則【張少春】/135
地域空間、族群分布與文化分異——閩粵贛客家民居建築比較研究【宋德劍】/148
桂東北苗族家庭結構變動中的通婚問題研究【區 纘】/158
第三部分 華僑:他鄉與故鄉
兩頭家:華南僑鄉的一種家庭策略——以海南南村為例【陳 傑】/179
歸僑認同意識的形成及其動態——以廣東粵海灣華僑農場為例【奈倉京子】/192
越界:廣州H華僑農場越南歸僑跨國流動研究【姚俊英】/208
流動與變遷:20世紀上半葉新馬華人婦女與閩粵婦女之比較【范若蘭】/220
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自梳女移民新加坡的文化調適研究【李寧利】/239
1948年檳城的“分離運動”與逃遁的華僑民族主義【劉朝暉】/252
第四部分 海域、海島與族群
農耕他者的製造——重新審視廣東“疍民歧視”【何家祥】/269
從水居到陸居——廣州九沙圍水上居民遷居上岸及其文化適應【林 丹】/283
西江流域水上群體的流動與龍母神話【李 文】/302
離島的關係與組織——以廣東大襟島調查為例【范 濤】/319
黎族互助組織中的關係分析【張 峻】/333
日常生活關係下的飲酒:海南省黎福社區個案考察【王 超】/346
三亞回族的跨海認同【張 亮】/364
珠海淇澳島民間信仰調查【張 倩】/377
海南新村疍民調查【劉 莉】/389
第五部分 東南亞:社會與文化
社會變遷中泰國苗族的性別研究【彭雪芳】/405
越南的婦女生活與女神信仰——以奉法村為例【吳雲霞】/418
佛與他者:現代泰國的文明國家與信仰階序的建構【龔浩群】/439
華文教育、地方化與族群認同——以緬甸曼德勒為例【段 穎】/458
民間精英:泰國民間藝術傳承機制中的話語權闡釋【王會瑩】/473
文化掮客抑或文化邊緣:多族群多宗教背景下的馬來西亞華人穆斯林【馬 強】/484
越南老街省哈尼族日常勞動中的性別與分工【楊俊義】/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