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大紅腸

山林大紅腸

山林大紅腸,上海頗有名氣的地方特色美食,不少80後一代表示吃山林大紅腸是他們兒時的美好回憶;色、甜、鮮、香的山林大紅腸通體大紅圓潤,是海派熟食的經典代表,或零嘴、或冷盤,當然也可用來燒一鍋美味可口的羅宋湯。山林大紅腸肉質鮮嫩,有嚼勁,彈性好,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歸功其選料的講究和工藝的複雜,山林大紅腸選用精製冷鮮肉,通過醃製、按摩、滾揉、蒸煮等10多道工序打造而成,可謂是大師之作,上乘之選。

品牌故事

二戰末期,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成立後,山林大紅腸發明人“饒甲中”跟隨其父“饒弟鍠”(黃埔軍校第七期、國民革命軍榮譽第二師副師長)自越南海防乘飛機經南京轉往上海,待命赴日駐守之際,其父所在軍突然被臨時投入內戰戰場,饒弟鍠因抵制內戰孤身輾轉至台灣,政治生涯受阻,生活清苦,靠經營家鄉的滷味為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幫助了一位維也納廚師“施瓦勞斯”……感恩的施瓦勞斯將維也納最有名的紅腸製作工藝傳授給饒弟鍠……饒弟鍠幾經改進做出了具有家鄉風味的紅腸,希望有朝一日帶回家鄉。

改革開放後,饒甲中幾經波折,前往台灣探望父親。得知父親最大的心愿,就是將自己前半生的榮譽勳章、後半生髮明的家鄉風味紅腸能夠帶回家鄉!饒甲中帶著老父的寄託回到上海,依照父親的紅腸製作工藝開發出了具有濃郁上海風味的大紅腸。

因當時“饒甲中”在上海開有熟食連鎖公司山林熟食,於是這大紅腸又叫“山林大紅腸”。山林大紅腸彈性好、肉質鮮嫩、營養豐富、香味濃郁,一經上市便供不應求,深受上海市民的喜愛,紅遍大上海,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上海本土的美食名片。

山林大紅腸發明人 山林大紅腸發明人

紅腸配方

配方一

冷鮮豬後腿肉90公斤、豬背膘10公斤、木薯澱粉20公斤,奶粉2公斤,加配料精鹽2公斤,白糖4公斤,食用硝10克、味素300克,白鬍椒粉250克,;腸衣用染色後的天然蛋白腸衣,每根長度約50cm,每根重約800g。

配方二

冷鮮豬後腿肉80公斤,冷鮮五花肉20公斤、木薯澱粉20公斤,奶粉2公斤,加配料精鹽2公斤,白糖4公斤,食用硝10克、味素300克,白鬍椒粉250克,;腸衣用紅色塑膠腸衣,每根長度約50cm,每根重約800g。

加工設備

製作紅腸的設備較簡單,只需絞肉機、滾揉機、攪拌機、斬拌機、灌腸機、冰櫃或冷藏室、蒸煮箱或水煮鍋即可。

加工工藝

醃製

將絞碎後原料肉加鹽後用滾揉機按摩2小時後,使鹽分混合均勻地進入肉體。按照上述配料計算,一般加鹽量為肉重的2%左右,同時時加入鹽重5%的食用硝,瘦肉必須使用冷鮮四號肉,和肥肉分別醃製,揉搓均勻後,置於0~4℃冰櫃(冷藏保鮮庫)內冷藏1~2天。

攪拌

將醃製過的肉,裝進攪拌機攪拌,然後倒入經清水溶解過的澱粉中拌勻,肥肉丁或豬肉這時也可加入。肉餡充分攪拌,邊攪邊加清水,加水量為肉重的10~15%,以肉餡帶粘性為準。

斬拌

將攪拌均勻帶有粘性的肉泥倒入斬拌機內斬拌,斬拌時注意斬拌溫度必須加冰斬拌,斬拌3分鐘左右。

灌腸

用灌腸機將肉餡灌入腸衣內,每根長50cm左右,腸衣頭用細繩或卡扣扎牢。

蒸煮

先將天然紅曲紅等色素加入蒸煮鍋內溶解均勻,然後將紅腸放進蒸煮鍋內蒸煮,蒸煮溫度掌握在75~850℃,蒸煮時間按腸衣細粗分別為0.5~1小時。烘烤蒸煮標準以腸衣呈大紅色,肉餡呈紅色為佳。使用紅色塑膠腸衣的直接放入清水中蒸煮。蒸煮時以肉餡呈紅色為佳。

冷卻

蒸煮後的產品迅速拉入12℃左右的散熱間晾涼,晾涼後迅速包裝發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