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事件經媒體曝光後,引發網上對醫院過度醫療的熱議。 一個人的心血管被放7個支架,血管成了“鋼鐵長城”——過度醫療久治難除,且還不斷花樣翻新,究竟該如何借新醫改切除這一毒瘤?
內幕
“支架放3個以上就失去臨床意義,放7個純粹變成賣支架”山東省胸科醫院醫學工程部主任毛樹偉說,就心臟病治療而言,搭橋手術是最好的方案。
一些醫生不願“搭橋”偏愛“支架”,不僅因為支架利潤多,還因為醫生能拿回扣。齊魯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坦言,“每個支架醫生能拿到10%至15%的回扣”。這意味著,每給病人放一個進口支架,醫生至少能拿到2000元,“這是支架用量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
視點
從“收入為本”到“病人為本”有多遠?
“如果一條魚病了,是魚的問題;如果一池子魚病了,就是水的問題”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工會主席於建國說。治理“過度醫療”,必須下體制改革的猛藥,小打小鬧的管理創新沒用。
有關專家表示,不實行醫藥分離,不改變以藥(含醫療設備檢查)養醫,“過度醫療”難題就不可能根治。多年來“自收自支、自負盈利”的管理體制,鼓勵了公立醫院的創收衝動。一個突出問題是:部分公立醫院實行以科室為單位的財務核算機制,科室人員的獎金全部從科室收入賬上支出。只有多創收,才能多發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採購處處長謝力說:“只有醫生和醫院不再從藥品和大型設備檢查上謀利,‘過度醫療’才能真正遏制。” 改革的辦法是切斷醫院藥品和檢查收入的來源,對這部分收入實行上繳,或是實行醫藥分離,把藥劑科從醫院劃出去。
“醫療改革需要配套推進,否則就難以持續。”於建國等專家表示,醫藥分離後,各級政府應切實提高對公立醫院的補償水平,並適當提高診療費用標準,重點考核醫生醫德和診療水平。
2012年初,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強調,“十二五”期間要全面取消以藥補醫,革除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及藥品濫用的機制。人們期待早日告別“過度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