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礦務局

北京礦務局,是在接收舊煤礦,改造小煤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煤炭綜合性企業。

北京礦務局簡介

全局職工總數36 444人,其中從事煤炭生產的職工20 902人,從事多種經營的職工7 644人,從事後勤服務的職工2 078人。直接從事原煤生產人員16 494人,內有回採工2 886人,掘進工3 675人。全局職工中有幹部6 105人,其中專業技術幹部3 862人,高級職稱291人,中級職稱1 075人,初級職稱2 324人。契約制職工35 434人,內有農民工6 900人。1997年產煤514.7萬噸,占北京市煤炭產量的51%。固定資產原值15.05億元,淨值9.64億元。工業總產值9.34億元,實現利潤60萬元,職工年人均收入10 682元。1949~1997年累計生產煤炭2.46億噸,掘進總進尺757.51萬米。

北京礦務局沿革

北京礦務局是在接收舊煤礦,改造小煤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煤炭綜合性企業。1949年接收官僚資本的門頭溝煤礦、西山煤礦和城子煤礦。1951~1953年取消封建把頭和包工制度,建立新的生產勞動組織,推廣電鑽打眼、長壁法採煤,使煤炭產量迅速增長,成為北京煤炭工業的主體。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京西礦務局改建擴建原有礦井,進行生產改革,推廣採用先進技術,開始向機械化生產邁進。1953年建立北京市第一個半機械化採煤工作面,1956年實現井下電機車運輸。第二個五年計畫期間,京西礦務局新建7座大中型礦井,生產能力達到420萬噸。1958年建北京第一個全機械化採煤工作面,實現了落煤、扒裝、運輸、倉儲、銷售的全過程機械化。1960年京西礦務局產煤811.5萬噸,達到歷史上的最高年生產水平,進入全國十大礦務局行列。1963年煤炭部核定京西礦務局年生產煤炭能力為570萬噸。“文化大革命”時期京西礦務局生產、經營、建設受到干擾和破壞,煤炭產量下降到409.9萬噸。70年代中後期,北京礦務局將兩座中型煤礦改建成水力採煤礦井。1981年煤炭部核定該局年生產550萬噸。80年代大力發展機械化採煤,研製出滑移頂梁支架系列支護產品。1984年建成北京煤礦第一個高檔普通機械化採煤工作面,又引進國外地震監測系統,對井下衝擊地壓災害進行科學防治。80年代中後期,開始從計畫經濟體制下的單純生產型向生產經營性轉變,在原有礦用器材設備生產工廠的基礎上,先後建起一批多種經營性工廠,增加了非煤類產品的生產。

北京礦務局煤炭生產

京西煤田含煤面積1 000餘平方公里,為侏羅紀和石炭二疊紀兩個煤系,均為無煙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的特點,適用於冶金、化工和民用燃料。礦井開拓方式有平峒暗斜井結合方式,立井、斜井與暗斜井結合方式,立井、暗斜井結合方式。採煤方式有炮采、水采和機采。井下為電機車與皮帶機運輸。機械通風、排水、排矸。各煤礦均有鐵路專用線,煤炭產品主要採取直銷火車運送方式,除北京外,還供應外埠。設有煤炭深加工系統,可生產多種規格的型煤及水煤漿。1997年,全局產煤514.7萬噸,平均日產14 334噸。掘進總進尺18.36萬米,其中開拓尺33 169米,工程尺5 763米。全員效率每工產煤1.216噸,開採效率每工4.823噸,掘進效率每工0.178米。煤層生產能力每平方米3.285噸。全局月平均回採工作56.43個,掘進工作面89.85個。平均每生產萬噸煤掘進346.07米,岩石開掘進64.45米。全年含收購煤在內銷煤總量644.35萬噸,其中出口煤集港量118.81萬噸,特供煤155.40萬噸。商品煤灰分19.19%,含矸0.06%。

北京礦務局其他經營

包括機械製造、建築安裝、地質勘探、化工、發電、科研設計、倉儲運輸、食品飲料、農林牧、商貿旅遊等多種行業,有不同種類和規格的生產項目及產品100餘個。設有多種經營性工廠、公司17個,分別為礦務局機電總廠、水煤漿示範廠、煤矸石熱電廠、化工廠、水泥廠、建築安裝工程總公司、京西建築勘察設計院、綜合地質工程公司、九龍山工業公司、九龍山礦泉飲料公司、達興公司、三河煤礦、汽車維修中心、北礦公司、梅苑飯店、萊勒克食品有限公司、商業管理處。1997年經營總收入4.88億元。建築安裝工程總公司具有國家一級建築安裝企業資質,可承建30層以上的樓房,1953年組建,70年代初相繼完成礦務局機關、機電廠、化工廠、煉鐵廠、職工總醫院、北京煤礦學校、高壓輸電線路、路橋設施、家屬住宅等建築項目,80年代後,先後承建劉家窯高層建築、北京西三旗育新花園教師住宅樓、望京新城小區住宅樓等工程。化工廠為北京市惟一生產民用爆破器材的工廠,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化工產品生產線。水煤漿廠為全國最大的水煤漿生產示範廠,1992年建,年設計生產能力25萬噸。京西建築勘察設計院前身是北京礦務局設計所,主要承擔60萬噸以下中小型工業和民用建築設計及相應的機電安裝工程設計,其中較大的設計項目有北京礦務局總醫院門診樓、門頭溝區百貨大樓、科技大樓、北京大柵欄內聯升鞋店、新中國婦女兒童商店等。綜合地質工程公司前身為京西礦務局鑽探隊,成立於1952年,其研究項目“空氣潛孔錘鑽進工藝”獲1988年北京市技術開發優秀項目獎。1995年承建的京門大廈護坡錨桿工程、京威大廈基礎工程、天津海河護岸工程相繼被評為優質工程。另有教育培訓中心、北京礦務局中學、煤炭工業學校、北京礦務局總醫院、職業病防治研究院、農林處、器材供應處、房管處等10個生產生活服務輔助單位。

北京礦務局企業文化

1949年前門頭溝礦區只有幾處席棚搭設的小戲園子和說書館。1949年礦務局系統各單位相繼由行政、工會等組織建立統一的文娛工作委員會,成立礦工俱樂部。其中門頭溝礦工俱樂部設立了京劇團、話劇團、歌詠隊、高蹺隊等文娛組織。城子煤礦建有3座包括燈光設備的籃球場。1957年全局各系統建成面積3 124平方米的俱樂部7個,1963年發展到62個。在黑山礦工家屬區建有可容納3 000人的露天影院,後又修建了固定座位47排,共2 580個。1988年局工會組織書法、美術、攝影、信鴿等協會和70多個業餘興趣小組。1982年門頭溝煤礦俱樂部、大台煤礦俱樂部被全國煤礦地質工會、煤礦文化宣傳基金會授予“全國煤礦系統先進俱樂部”稱號。1986年門頭溝煤礦俱樂部、王平村礦俱樂部被全國煤礦地質工會、煤礦文化宣傳基金會授予“全國煤礦系統先進俱樂部”稱號。1987年門頭溝煤礦俱樂部獲“北京市先進俱樂部”稱號。

北京礦務局《北京礦工報》

為北京礦務局黨委機關報。前身為1949年平西煤礦工會組織創辦《門頭溝礦工報》,每周一期,1950年改名《京西礦工報》,後經幾次停復刊,於1978年復刊,改稱現名。至1997年底,已出版1 793期,1997年發行量4 500份。1991年獲全國煤炭系統企業報展評一等獎。1994年在首屆北京十佳企業報評選中獲“最佳企業報紙”稱號。

北京礦務局模範人物和集體

北京礦務局各礦、廠在1949~1997年間共湧現出市、部級以上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548人,其中北京市勞動模範483人次,全國煤炭系統勞動模範48人次,李書和、高志英、安廣澤、曹惠、宋興、張燕駿、謝大年、王德興、李九德、常有寬、陳景泰、鄔紀秀、劉德興、劉進忠、黃祖望、王洪英等16人17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韓寶瑞、李德亮、黃祖望3人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王永貴、韓寶瑞、王生、蔡俊嶺、張萬雨5人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局有7項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獎勵,其中機電總廠工程師李澤宇研製的衝擊氣缸背壓控制系統項目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局煤礦衝擊地壓預測與防治研究項目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