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介紹
1991年1月,國家教委等五部委聯合授予我校"全國科教興農先進學校"光榮稱號;1992年5月,成為省級重點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通過了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的評審。學校是國家勞動部指定的電工技能培訓考核點、微機培訓考核點,"職教與成教科研基地";"全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市"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市級精神文明單位。
學校的不斷發展壯大,是與我們始終不渝地實踐"抓管理、樹形象、強素質、求發展"的響亮口號,突出教育教學特色,開拓性地辦學分不開的。
我縣經濟發展迅猛,人才需求旺盛,學校緊緊抓住這一有利契機,把校企聯合重點轉移到了縣內企業,先後和魏橋紡織集團、西王集團、長星集團等十幾家企業簽定了用人協定,每年都向這些企業輸送近千名學生。藉助大企業的安置優勢和設備優勢,解決好學生的出口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兩大問題。海爾、海信、澳柯瑪、魏橋紡織集團、蘭雁集團等大企業,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通過和它們搞好培養輸送的牢固關係,一是可以為學校鋪設順暢的學生安置渠道。二是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企業的設備優勢,增加學生校外實習機會,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徹底解決了學校因經費不足,難以建高標準實習基地的矛盾,達到了學"借力發展、借勢跨越"的目的
藉助高校辦學政策,搞好高等學歷函授教育。先後和濱州師專、濱州電大、濰坊教育學院等舉辦了計算機、外經貿、行政管理、音樂教育、學前教育等專業大專函授班;與山東省教育學院聯辦漢語言文學、政治教育、數學教育、物理教育等專業本科輔導班。學校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學歷教育模式。
辦學規模
自校改時,先後建起了教學樓、實驗樓、綜合圖書樓、辦公樓、3棟學生宿舍樓、4棟教工宿舍樓、2棟沿街商品樓、400米標準跑道,建有多媒體電教室、電工電子實驗室等20多個達省I類標準的實驗室。01年,籌資160多萬元進行重點投入,改建2箇舊微機室,新建2個新微機室,使586微機裝配數達180餘台,建起2個汽車工程實驗室,購進3輛實習教練車,改造了學校廣場,裝修了學生公寓,建起1100平方米的多功能師生餐廳。02年又投資280餘萬元,對學校環境、學生公寓、廁所等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建起了綜合樓、汽車維修車間、電氣焊車間、師生浴池、校園網。投資500餘萬元,新建了一棟高標準學生公寓和教工住宅樓,對實驗室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添置了大量新的教學和辦公設施,教學條件進一步最佳化。
深入紮實地開展教科研活動,實施科研興校和名師帶動戰略。學校詳細制定了教科研開發計畫,有98%的教師從本專業特點出發,確立了研究課題,期中3項申報為省級課題,10項申報為縣級課題。教師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積極撰寫論文,有150餘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或交流。化學教師梁文華主編了中專化學教材,高級教師夏方華,研製成功"電子液位自控儀"、"數字鐘控定時器",並獲得國家專利,按成本價在教育內部消化產品,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學校有20人被評為省市縣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40名教師獲省市縣優質課獎,18人被評為省市縣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
教學就業
鄒魏六個工業園、電力鋁業工業園、生物科技園等園區將在學校坐落的鄒平縣經濟開發區,投資200多億元的龐大資金,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學校領導層越來越認識到:辦學思路的定位必須從實際出發,緊緊瞄準工業園區內的產業方向、產業結構、工藝特點等,一切按企業需要設定專業,根據企業的變化確定專業層次和寬度,並認真做好專業儲備,增強學校專業設定的應變能力。學生培養也要以企業的實際需要確定學生培養目標,著重培養學生過硬的適應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學生培養要有層次,既能滿足企業高層次人才所需,又能滿足企業中低層次技工所需。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要進一步加快建設速度,儘快使我縣100%的青少年都能進基地進行系統培訓。為此,學校在未來三年內計畫籌資2000多萬元,全面最佳化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精心打造自己的名牌形象,名牌專業,名牌教師,名牌教科研項目,堅持和提升自己的特色,把學校建成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職業學校和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