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山東省郵電博物館位於濟南市經三路77號中國聯通山東省分公司院內,是濟南市首家國有行業專題博物館,於2011年3月開館。作為專題性的博物館, 山東省郵電博物館承擔著對內擔負新員工教育培訓、企業文化傳統教育,對外展示山東省郵電通信的起源與發展、宣傳和普及郵電通信知識的功能,同時兼作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文物建築
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一件文物。這座百年小樓,其秀麗的外形就是一件藝術品。該建築面積715平方米,整體建築為磚木結構,並有外飾石板之牆角,房頂蓋以紅瓦,地板用木鋪造,主體地上二層,局部3層為閣樓,地下一層,建築內部承重結構均為木質,房外部採用紅磚間以石料點綴。其實這座小樓本身就是一件重要的郵政文物。小樓始建於1918年7月,為德式風格建築,由天津外國建築事務所建築師查理及康文賽設計,洋商承包施工。 1919年秋落成至1937年,由時任山東郵務管理局多福森、卜禮士、海瀾等多位郵務長居住。1937年日軍侵占濟南,該建築為日軍司令官邸。1945年日軍投降,該建築被國民政府接收,作為時任山東省主席、‘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的官邸,曾接 待過白崇禧、杜聿明等國民黨高級將領。1948年濟 南解放後,該建築作為山東省郵電管理局辦公樓使用。後歷經電信體制改革變遷,現為中國聯通山東省分公司使用。該建築是省級近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把山東省郵電博物館設在這裡,一方面是因為與博物館的性質比較切合,另一方面也能為保護這座具有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起到更好的作用。
展館概況
山東省郵電博物館是2009年開始籌劃建設的,但在事前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在全國收集了不少有關文物和展品。現收藏郵電、通訊類文物200餘件,照片400餘幅。觀眾可以通過展區裡的烽火台及郵驛視頻、莫爾斯電碼收發報互動體驗、LED等了解古代和近代郵電通信發展的歷史,同時通過位置服務、視頻監控、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感受現代通信技術的新成果。展覽共分三大部分,依據博物館建築本身的格局,每層樓一個部分。一樓的主題是“千年郵傳,百年通訊”,展覽的基本都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前的郵政類文物。2樓的主題是“通信世界,與時俱進”。展出的主要是各個時期的電報、電話設備,以及其他各類、各種功能的通訊和相關設備等,基本全面展示了電訊歷史。3樓,這裡的主題為“未來讓一切自由聯通”,展示的都是關於“物聯網”的現代通訊設備,主要以演示為主。
郵政藏品
“登州府遞信局”木匾,這是一件清代的文物。是當時官方郵政部門的一件實物,現在存世已經很少見了,是珍貴的古代郵政文物。大清時期德國在青島發行的印德國國王像郵票:10枚一套。1897年11月德國軍隊占領膠澳(青島)後,設立了“戰地郵站”,1899年,德國開辦“青島德意志帝國郵局”。這些郵票就是大清時期德國在青島發行的,存世少見。 戰郵檔案:山東省戰時工作檔案(成立戰郵),解放戰爭時期油印本;1942年以後戰郵時期通信工作中使用的郵件價目表等。 山東解放區第二版毛主席像郵票:連15枚。1948年印製,反映解放區通郵史。這些山東解放區發行的郵票、郵品,從設計到發行都緊跟當時革命戰爭的需要,除作為郵資憑證外,還起到政治宣傳作用,有些已成為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另外,還有清朝電碼本、戰郵時期解放區印製的《渤海郵線圖》等也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
電信藏品
比較特別的是滬―煙―沽水線。水線就是海底的通訊電線,和現在的海底電纜性質差不多。展出的這段水線是在煙臺海邊征集到的,是1900年大北、大東電報公司修建的“滬―煙―沽水線”的一小段。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使我國剛剛創辦的電信事業受到沉重的打擊,京滬電報陸線遭到破壞,南北電信中斷。大北(丹麥)、大東(英國)兩大電報公司搶設了上海至煙臺、煙臺至大沽水線。“目前全國只有兩段,一段收藏在中國郵電博物館,還有山東省郵電博物館這一段。因為這種水線是上世紀早期使用的,又是鋪設在海底,所以非常少見。 1910年法國愛立信產的木質磁石電話機、上世紀20年代美國產的8內線電話機等。1924年法國產的自動電話機(丈母娘電話機)。這是一種早期的法國電話機,真正的用途是,這種電話機可以在一個人通話的同時,另一個人在一旁也能聽到通話內容,這是一種早期的電話會議形式使用的設備,現在已經屬於非常少見的早期通訊文物了。還有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電話交換機,都還能正常使用,這些設備的質量以及後期的保養工作做得非常好。 戰郵時期使用的電話機和交換機:1938年5月,山東抗日武裝力量架設第一部電台;1938年8月,山東膠東地區設立電報電話事務所,在龍口設立電報電話局,當時使用的攜帶型10門交換機、日式九二式電話機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