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志·石油工業志

第一階段(1955~1963年),發現勝利油田。 第二階段(1964~1978年),初步建成石油工業基地。 第三階段(1979~1988年),原油年產量超過3000萬噸。

《山東省志·石油工業志》 編纂工作始於1984年,廣徵資料計1000多萬字。1992年8月形成初稿。1995年9月完成評議稿。1996年9月完成送審稿,12月正式出版。本志上限從1955年山東境內開始石油普查勘探起, 下限斷至1995年。個別資料截至1996年, 有些背景上溯至1955年以前。
山東石油工業主體在勝利油田,對山東境內中原油田(局部)的情況,在勘探、開發、建設等篇章中予以記述。全書以篇章節層次劃分,除概述、附錄的大事年表、編後記外,正文分油氣勘探、石油鑽井、油田建設、油氣開發、科技教育、企業管理六篇,計20章、97節。 山東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全省陸地和附近渤海灣極淺海海域可供尋找油氣的沉積盆地面積約66500平方千米。 石油工業分布在兩個油區:一是勝利油田所在地域;二是中原油田在山東境內開發的部分油田。山東石油工業經歷了誕生、建設、發展高峰和持續穩定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55~1963年),發現勝利油田。新中國建立前,地下油氣未被發現。建國後,按國家統一部署,勘探隊伍從1955年起開展華北平原石油地質普查和勘探。1961年4月16日,華北石油勘探處32120鑽井隊在廣饒縣東營村東北 (現屬東營市東營區) 打的華8井,獲日產8.1噸的工業油流,從而發現勝利油田,標誌著山東石油工業的誕生。 第二階段(1964~1978年),初步建成石油工業基地。經過1964~1966年三年會戰,探明勝坨、 純化等油田,建設成年加工能力250萬噸的勝利煉油廠。1966年原油年產量達134萬噸。1973年6月,開展河口、臨盤、孤島等地區的勘探開發,發現孤島、臨盤等油田。1975年成立東濮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加強臨清坳陷東濮凹陷的勘探工作。到1978年,境內累計找到46個油田。油田開發上,對勝坨油田調整,使生產能力翻番。油田建設上,油、氣、路、水、電、訊、機修和礦區建設八大系統基本配套。科技方面,有各類科研院(所)11個、科技人員1.6萬人,有29項科技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年,原油產量達1946萬噸,居全國第二位。 第三階段(1979~1988年),原油年產量超過3000萬噸。從1981年起國家對勝利油田實行原油產量包干政策。勝利油田推廣新技術和新理論,於1981~1988年間發現和探明孤東、新灘等油田。1984年原油產量達2301萬噸。1986年組織孤東油田會戰,初步建成年產500萬噸的大油田。 1987~1989年組織濱海地區會戰,使黃河以北地區成為油田增儲上產的主要地區。1988年原油產量達到3330萬噸。 第四階段(1989~1995年) ,持續穩定發展。1989年7月30日,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更名為勝利石油管理局,工作重點轉移到油田開發上來。1989~1995年,每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億噸左右, 新發現和探明埕島等油氣田。到1995年,原油年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3000萬噸以上。 同時加快海上油田開發,1995年海上原油產量達到54萬噸。同時開展多種經營。至1995年,油田有多種經營企業638個,從業人員近8萬人,經營總值達到39.2億元,初步形成石油化工、建築建材、機械電子、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商飲服務等產業。 經過30多年努力,山東石油工業取得較大成就。首先,開發建設了一個現代化大油田。 截至1995年,山東境內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5.3億噸,勝利油田先後找到68個油氣田,已有59個油田投入開發;共有採油井14429口,注水井5707口;建成原油生產能力(核減後)2850萬噸,累計生產原油58137萬噸;固定資產原值445億元。其次,培養了一支特別能戰鬥的石油隊伍。 到1995年底有職工189980人, 其中高級職稱的3615人;主要石油專業隊1051個;創造了“堅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國為重的主人意識,以苦為榮的奉獻精神,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的勝利精神。第三,帶動和促進了油區地方經濟和山東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到1995年,山東原油加工能力達1000多萬噸,形成以齊魯石化公司為主體的生產成品油、化肥、化纖、塑膠、有機化工原料的石油化工基地。 該志獲2005年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