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縣情
平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平陰之名始見於《左傳》,因地處平陰區劃旅遊圖古東原(東平)北部群山之北,古濟水之南而得名。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即設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平陰處於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熱線的中心位置,這裡人文景觀薈萃,名勝古蹟眾多,是旅遊觀光、尋古覽勝的好地方。先聖孔子曾到平陰講學,留下了“杏壇遺響”;三國時“七步成詩”的一代才子曹植,曾封王於該縣東阿古城;明代文學家、學者于慎行領文壇“一時之風騷”,他讀書講學時的書院以及墓地於林已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地處城南的胡莊尖山教堂,是全國三大聖母堂之一;還有玫瑰鎮的翠屏佛塔、南台土林,東阿鎮獅耳山景區、黃石公景區、少岱遺韻,洪範池鎮、南天觀等 眾多的人文自然景觀……這一切都構成了豐富燦爛的平陰文化。
平陰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資源豐富。平陰玫瑰是中國傳統玫瑰的代表,素以花香色艷、品質優異而著稱;名貴中草藥阿膠,因始產於我縣東阿鎮一帶而得名,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滋補珍品,曾多次榮獲國際金獎和國內優質產品稱號;洪範龍池天然礦泉水甘甜純正;刁山坡氡鍶複合型熱礦水,治療疑難病症具有神奇療效;白雲岩、石灰石、大理石分布廣、儲量大,開發價值高。
平陰玫瑰始植於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目前,玫瑰種植面積已近萬畝。平陰玫瑰既可製作玫瑰醬,釀造玫瑰酒,又可提取玫瑰精油。平陰玫瑰以出售鮮花蕾為主,大多銷往江浙一帶及東南亞地區。
2011年濟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年突破平陰戰略,為平陰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地理位置
平陰縣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西南部的濟南、泰安、聊城三地市的平陰縣及周邊縣市區結合部(東經116°23′至116°37′,北緯36°01′至36°23′),其東北連長清區,東邊是肥城市,南邊和西南角與東平縣臨接,西北隔黃河與東阿縣相望。105、220兩條國道和014省道貫穿全境,與京滬、京九兩大動脈相連,縣、鄉道路全部實現柏油化,是華北與中原、山東半島與內陸地區進行經濟貿易的必經之地,歷史上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資中轉站,今天已成為濟南向魯西南輻射的重要視窗。通訊實現了傳輸光纜化、交換程控化,全縣萬門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併入國際通訊大網,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平陰縣地處泰山西延余脈與魯西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東南部系匯河沖積平原;西北部靠黃河,為灘區澇窪地帶;中部隆起,屬淺切割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區,山巒崗埠綿延起伏,縱橫交錯,全境南北長50千米,東西寬37千米,面積827平方千米。
現任領導
1.縣委副書記、縣長 朱雲生[1]
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財政、審計、編制工作。
2.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焦衛星[1]
協助縣長主持縣政府日常工作。負責綜合管理、國土資源局、統計局、信訪局、旅遊局、投融資中心、國稅局、地稅局。協助縣長分管縣財政局、審計局、編辦工作。
3.縣委常委、副縣長 翟軍[1]
負責規劃建設管理、公安、交通運輸局、公路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城改中心、城投中心、房屋管理服務中心、環衛綠化管護中心、郵政局、聯通公司、移動公司、電信公司。協調聯繫縣法院、檢察院工作。
4.副縣長 宋廣炎[1]
負責工業經濟、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市場監管工作。協調聯繫工業園區管委會;分管和協調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環保局、安監局、工商聯、保險機構。聯繫縣總工會工作。
5.副縣長 陳淑平[1]
負責教育體育、衛生、人口和計畫生育、司法、婦女兒童、檔案、史志工作。分管和協調縣教育體育局、衛生局、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食品藥品監管局、司法局、檔案局、史志辦、紅十字會、醫藥公司。
6.副縣長 趙敬成[1]
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和土地增減掛鈎工作。分管和協調縣農辦、農業局、台灣農業園管委會辦公室、玫瑰湖濕地建設服務中心、黃河局、氣象局、絲綢公司。
7.副縣長 李子元[1]
負責科技、外經外貿、服務業工作。分管和協調縣科技局(地震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招商局(投資服務中心)、貿易促進委員會(平陰商會)石油公司。 協助焦衛星同志負責招商引資和信訪、旅遊工作。
8.縣政府黨組成員 劉家勇[1]
主持縣政府辦公室工作。 負責物價、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殘聯工作。分管和協調縣物價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播電視台、有線電視平陰分公司、殘疾人聯合會。
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縣,大業二年(606年)改稱平陰縣。因境內地處古東原(東平)之北、古濟水之南而得名。
平陰,春秋為魯地,戰國屬齊邑,秦代屬濟北郡。漢屬泰山郡。 三國屬魏兗州剌史部。兩晉屬濟北國。 南北朝劉宋時為濟北郡轄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縣。大業二年(606年)設平陰縣,此系以“平陰”命名之始。公元607年隋煬帝改州為郡,平陰縣屬濟北郡。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屬濟州,公元754年(唐主十三年)屬鄆州,公元832年(唐太和六年),廢平陰析入盧縣與東阿縣。公元837年(唐開成二年)復平陰縣,仍屬濟州。五代時期(公元907-960 年),統用軍號,平陰屬天軍所轄。公元1119年(宋宣和元年)屬東平府。元初,屬山東西路,後屬燕河北道東表路總管府。明代屬東平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屬泰安府。民國五年設圖書館於南關槐蔭亭;八年設講演所於文廟後院;十九年圖書館與講演所合為“民眾教育館”,分圖書、演講兩部,並設閱覽室。
民國十六年,我縣成立婦女協會,任務是:宣傳婦女解放,男女平等,婦女放腳,抵制日貨,組織婦女學習文化等。
1950年5月屬泰安專區。1958年11月平陰縣併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1959年10月恢復平陰縣,屬濟南市。1960年4月屬菏澤專區。1961年2月12日屬濟南市,同年4月18日由濟南復屬泰安專區。1985年3月27日屬濟南市至今。(以上出處)
清代,縣轄24個裡,333個村。民國前期(1912-1936年)轄5個區,192個鄉鎮,1937年日偽政權沿用民國區、鄉。民主政府建立後,於1939年冬,原平陰縣四、五區(牛角區、旦鎮)劃歸肥、陰、阿辦事處。1940年4月肥、陰、阿辦事處撤銷,同年5月建立阿辦事處。於1943年1月將平陰縣與東阿縣合併,稱平阿縣,轄7個區。
1947年春,兩縣分置,平陰縣轄4個區。1949年調整為6個區。1950年區下建88個鄉。1952年又調整為7個區。1956年撤區並鄉,轄21個鄉。1958年3月調整為13個鄉,9月又調整為8個鄉、鎮;11月成立4處人民公社。1959年10月撤銷東平縣,恢復平陰縣,轄9處公社。1961年4月轄10個公社。1962年1月恢復東平縣,平陰轄4處公社,同年3月劃為9處公社。1963年調整為12處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區、鄉,轄8個區31個鄉、鎮。
1985年3月,設平陰、欒灣、玫瑰、孫村、孝直、東阿、舊縣、洪範8個區,博士、三湟、毛鋪、安城、莊科、夏溝、站西、子順、李溝、陳老、前大峪、店子、展窪、亓集、濕口山、白塔、太和、舊縣、吉城、尹村、洪範池、石碑子、閻莊23個鄉,平陰、欒灣、刁山坡、孔村、孝直、東阿6個鎮。
1985年9月20日撤區並鄉,轄5個鎮、7個鄉:平陰、孝直、東阿、孔村、刁山坡5個鎮,安城、舊縣、店子、玫瑰、欒灣、洪範池、李溝7個鄉,轄421個自然村,371個村委會。面積900平方千米。
1993年4月21日,玫瑰鄉和洪範池鄉撤鄉設鎮。至此平陰縣轄7鎮5鄉。(以上出處)
1996年1月23日,將平陰縣舊縣鄉整建制劃歸東平縣管轄,舊縣鄉的行政區域邊界以濟政[1996]3號文所附的1:5萬地形圖上標繪的界線為準(魯政字[1996]24號)。
1999年,平陰縣轄平陰鎮、欒灣鄉、安城鄉、玫瑰鎮、刁山坡鎮、東阿鎮、洪範池鎮、李溝鄉、孔村鎮、孝直鎮、店子鄉。
2002年轄11個鄉(鎮),346個行政村。年底全縣總人口36.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29萬人。轄7個鎮、4個鄉:平陰鎮、玫瑰鎮、刁山坡鎮、東阿鎮、洪範池鎮、孔村鎮、孝直鎮、欒灣鄉、安城鄉、李溝鄉、店子鄉。
2003年,設立新西直溝村委會。2003年底,全縣總面積827平方千米。轄11個鄉(鎮),346個行政村。年底全縣總人口36.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04萬人。
2005年12月12日,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平陰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平陰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魯政函民字[2005]34號),同意平陰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一、撤銷欒灣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安城鄉,辦公場所在安城鄉;二、撤銷刁山坡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玫瑰鎮,辦公場所在玫瑰鎮;三、撤銷李溝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孔村鎮,辦公場所在孔村鎮;四、撤銷店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孝直鎮,辦公場所在孝直鎮。平陰、東阿、洪範池三鎮保持現有行政區劃不變。
2010年5月[2],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安城鄉,設立安城鎮,鎮政府駐原安城鄉政府駐地,撤銷平陰鎮,設立榆山、錦水2個街道辦事處。2011年,將錦水街道的胡山口、尹莊、葛莊、於莊4個行政村劃歸榆山街道管轄[3]。
行政區劃
2003年,平陰縣設有平陰鎮、欒灣鄉、安城鄉、 玫瑰鎮、刁山坡鎮、東阿鎮、 洪範池鎮、李溝鄉、孔村鎮、孝直鎮、店子鄉共11個鄉鎮,346個行政村(居):
平陰鎮(55個行政村) ;
欒灣鄉(24個行政村);
安城鄉(20個行政村) ;
玫瑰鎮(27個行政村);
刁山坡鎮(21個行政村) ;
東阿鎮(55個行政村) ;
洪範池鎮(34個行政村);
李溝鄉(21個行政村) ;
孔村鎮(25個行政村);
孝直鎮(39個行政村) ;
店子鄉(25個行政村)。
2005年平陰縣並鄉設鎮為6鎮2街道辦事處:
榆山街道、錦水街道、 東阿鎮、 孝直鎮 、安城鎮、玫瑰鎮 、 洪範池鎮 、 孔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