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山亭、西集等地曾發現多處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
夏朝時期(約前21世紀—前16世紀初),南部屬鄫國,北部屬滕國。
殷商時期(約前16世紀初—前11世紀),南部先屬蔇國,後屬大彭國,北部為邾國。
西周時期(約前11世紀—前771年),南部屬鄭國,北部屬滕郳。
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南部屬鄭國,北部屬滕國和邾國。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前期,南部屬蘭陵,北部屬滕國。前254年,現山亭區全境屬楚。
秦(前221年—前206年),南部屬鄫縣,北部屬滕縣。
西漢(前206年—25年),南部屬楚國氶縣,北部屬魯國、沛國滕縣。
東漢(25年—220年),南部屬琅琊國的氶縣、鄫縣;北部屬魯國、沛國、蕃縣、合鄉縣。
三國(220年—280年),南部屬東海郡氶縣、北部屬東海郡蕃縣、合鄉縣。
晉朝(265年-420年),南部屬蘭陵郡氶縣,北部屬彭城郡蕃縣。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部屬蘭陵郡氶縣,北部屬鄫郡蕃縣。
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3年,(隋開皇三年)罷蘭陵郡,586年(隋開皇六年)改蕃縣為滕縣,北部屬滕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氶縣,置繒州、蘭陵縣。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繒州,省氶縣入蘭陵縣,山亭南部屬之。
唐朝(618年—907年),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分屬沂州琅琊郡氶縣和滕縣。
宋朝(960年—1279年),南部屬京東東路徐州琅琊郡氶縣,北部屬京東西路徐州彭城郡滕縣。
金代(1115年—1234年),南部屬嶧州,北部屬滕州。
元代(1271年—1368年),山亭區全境屬山東西路,南部屬嶧州,北部屬滕州。
明代(1368年—1644年),山亭區全境屬山東省濟寧府(後屬兗州府),南部屬嶧縣,北部屬滕縣。
清代(1636年-1911年),現全境屬山東省兗州府,南部屬嶧縣,北部屬滕縣。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鎮街先後分別隸屬滕縣、嶧縣、嶧縣抗日民主政府,滕嶧邊工委(縣委),費滕嶧中心縣(實驗縣),雙山縣、麓水縣、白彥縣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鎮(街)先後屬滕縣、麓水縣、白彥縣、嶧縣、棗莊市齊村區管轄。
1983年11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由原滕縣東部8處山區鄉鎮和原齊村區北部6處山區鄉鎮合併組成山亭區,為棗莊市市轄縣級區。共有14處公社組成。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3月,社改鄉,14處公社改成3鎮11鄉。
2001年3月,全區鄉鎮規模調整,原來的14個鄉鎮合併為8個鎮1個街道。
2004年,成立鳧城鄉,2012年鳧城撤鄉建鎮。全區轄10個鎮街,268個行政村(社區)。
2012年行政區划進行調整:撤銷鳧城撤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鳧城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5年,山亭區轄1個街道、9個鎮:山城街道、北莊鎮、徐莊鎮、西集鎮、桑村鎮、城頭鎮、馮卯鎮、店子鎮、水泉鎮、鳧城鎮。區政府駐地位於棗莊市山亭區府前路1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山亭區地處北緯34°54′00″至35°19′20″和東經117°14′00″至117°44′20″之間。東鄰蘭陵縣、費縣、平邑縣,南與市中區、薛城區毗鄰,西鄰滕州市,北與鄒城市接壤。東西最寬處39公里,東南西北斜長47.5公里,總面積1019.2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山亭區地勢東高西低,呈自然傾斜狀,東部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丘陵山區,西部為海拔100米以下的沖積平原。地層屬華北型沉積,岩石以石灰岩為主。全區有大、小山頭5000多個,海拔在400米以上的161個。市最高的3座山峰即翼雲山、摩天嶺、抱犢崮均在山亭境內。境內山地丘陵面積134萬畝,平原面積13.6萬畝,分別占全區總面積的88.6%和9%。
氣候
山亭屬於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大陸度為65.18%,一般盛行風向東風和東南風。但受海洋一定程度的調節和影響,氣候資源豐富,具有氣候適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溫較高、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特點。山亭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3.5℃。無霜期平均200天左右。全區年平均日照時數長達2400~28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7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6%。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山亭區年降雨量1000多毫米,有52條河流,62眼山泉,地表可利用水資源7600多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山亭區境內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種20多個,主要有金、銅、鎂以及石灰石、花崗石、大理石、石英石、白雲石、鉀長石、磷礦石、粘土、高嶺土、方解石等,尤其花崗石儲量大、分布廣,具有極高的開採價值。
植物資源
山亭區境內地貌類型多,門類科屬繁多,木本植物共56科,123屬,191種。盛產花生、蘋果、黃梨、板栗、大棗、花椒、核桃、冬桃、油桃以及烏克蘭櫻桃、美洲艷紅李子等優質果品,有金銀花、槐米、栝樓、山楂、丹參等中藥材上百種。
動物資源
山亭區境內有鳥類102種。其中留鳥31種,夏候鳥24種,冬候鳥11種,旅鳥36種。受《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30種,受國家保護的鳥類15種。採集獸類標本20種,已鑑定11種。隸屬5目,8科。其中靈貓科的花面狸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山亭區總人口50923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00.23人。男性比例為52.72%,女性比例為47.28%,性別比為111.53。
2016年,山亭區總人口52.86萬人。
民族
截至2012年,山亭區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土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仡佬族、阿昌族、普米族、京族、塔塔爾族。
經濟
綜述
2014年,山亭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2%,增幅居全市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0億元,增長16%,增幅居全市第二;地方財政收入實現5.02億元,增長10.4%,增幅居全市第一;財政支出18.12億元,增長11%,增幅居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7億元,增長1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00元,增長9.3%;農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增長14%;各級各有關部門爭取上級各類資金15億元,增長10.3%。
2016年,山亭區生產總值完成134億元,比2011年增加33.2億元,年均增長8.8%;地方財政收入實現5.22億元,比2011年增加2億元,年均增長10.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8.7億元,比2011年增加66億元,年均增長1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5億元,比2011年增加32.2億元,年均增長12.3%;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8870元、11000元。
第一產業
2013年,山亭區將改革從土地合作社延伸到家庭農場,新發展土地合作社44家、家庭農場70家,新增規模經營土地面積4.8萬畝,土地使用產權抵押貸款3210萬元。選擇68個村試點,實施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2.7萬戶。選取13個村(社區)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2013年,新增名優特瓜菜果面積3萬畝,新增設施栽培大棚1萬個;培育龍潭家庭農場、民生蔬菜合作社等2個國家級蔬菜標準園,新建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5處、3萬畝,完成“三品”認證6個。改擴建規模養殖場106家,創建省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3家,建成標準化肉羊養殖場(基地)5個。農產品加工業,新上農產品加工、流通重點項目10個,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農產品生產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
2013年,投資3750萬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8個,完成馮卯鎮中低產田改造1萬畝、北莊鎮高標準農田治理1萬畝。投資4700萬元,實施土地復墾整理項目6個,新增耕地2625畝。投資1億元,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沂蒙山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西伽河治理等水利建設項目6個。特色林果基地發展到48萬畝,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200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5家、市級70家。
2016年,山亭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8.15億元,農業實現增加值12.26億元,林業增加值0.23億元,牧業增加值4.01億元,漁業增加值0.82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69億元。農作物播種面積5.25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3.65萬公頃,糧食總產量21.04萬噸,平均單產383.4公斤/畝,實有果園面積0.16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54.2%,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豬存欄13.28萬頭,牛存欄0.62萬頭,羊存欄44.12萬隻,家禽存欄510.6萬隻;豬出欄24.14萬頭,牛出欄0.63萬頭,羊出欄90.15萬隻,家禽出欄883.27萬隻。水產品養殖面積0.153公頃。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46家,種植大戶達到32戶;農業龍頭企業總量達84個,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6.1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07年,山亭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3.47億元,比2006年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家,實現增加值16.2億元,增長26%;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1.8億元,增長24.8%;實現利稅6.1億元,增長22%;實現利潤3.62億元,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水、電、煤等主要能耗指標分別比2006年降低7%、5.3%和5.1%。區直30家重點企業繳納國稅7800萬元。完成投資52億元,建成過千萬元的重點工業項目90個,其中過億元的20個;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7家,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16家;創中國名牌產品1個,山東省名牌產品3個。
2016年,山亭區累計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90個,實際利用區外資金167.6億元;連續四年有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深入實施“3226”企業培育工程,投資75億元實施技改項目140項,建成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51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總數達148家,實現銷售收入220億元、利稅17.6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2.6%、14.6%。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8家,關聯企業400餘家,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利稅5.8億元。
第三產業
2016年,國家4A、3A級景區由2011年的3家增加到9家。創建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28個、好客人家星級農家樂104家;發展電商企業450家、網上店鋪1130家。
2016年上半年山亭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120元,同比2015年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6元,同比增長9.0%。
2016年上半年,山亭區行業零售額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批、零、住、餐分別實現零售額334.0萬元、123237.0萬元、3054.6萬元、33135.4萬元,分別增長7.2%、19.3%、22.0%、26.1%。
2016年上半年,山亭區限上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6.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6.8%,日用品類增長20.9%;家居家裝類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全區限上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增長20.1%,家具類增長16.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8%,五金電料類增長24.0%;汽車類消費較為平穩,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22.6%;文化類商品消費表現良好,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23.1%,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4.6%,通訊器材類增長24.3%,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0.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6年,山亭區共設12個學區,徐莊鎮設2個學區,區駐地設為一個學區,其他每個鎮街設一個學區。
2016年,山亭區擴建學校23所,其中新建國小6所,國中2所,高中1所;新增學位18600個,其中國小12600個,國中4200個,高中1800個。
文化事業
2005年夏,考古專家在山亭區東江村南,發掘出春秋戰國時期小邾國遺址文物200餘件,其中法禮器50餘件,包括執法時用的“警”、“判官手筆”、“犯人刑套”等。
2014年,山亭區“法治電影進基層”活動中,已在29個村(社區)放映法治電影29場次,6000餘名觀眾受益。自編法規彙編、書籍、畫冊40餘種6萬餘冊,分別傳送到5萬多人手中,20餘萬人受益;在“送法下鄉”山亭專場活動中,通過選派律師、法律援助志願者參與,為民眾發放法制宣傳資料4000餘份,接受諮詢200餘人次。
醫療衛生
1987年12月,山亭區共有17處醫療衛生單位。其中,全民性質的9處,集體性質的鄉鎮醫院8處。山亭區人民醫院1975年11月,齊村區人民醫院建立,院內設有病床70張,醫務人員56人。1983年,改稱山亭區人民醫院,病床133張,醫務人員210人。
截至2014年,山亭區共有一級醫院18家,二級醫院1家。
城市建設
2007年,公路通車裡程88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8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為880.3萬人次,比2006年增長12%。郵電業務總量4126萬元,比2006年增長5.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億元,比2006年增長17.2%。實現進出口總值8977萬美元,增長60.2%,其中出口總值4516萬美元,增長76.3%。
2016年,實施城建基礎設施項目230個,新建提升城區道路52條,鋪設改造地下管網110千米。新建改造居民小區19個,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改造棚戶區5110戶(套)。山亭文化休閒廣場等公共健身場所建成開放。城市規模從12平方公里擴大到40平方公里,小城鎮面積擴大到36.8平方公里,列入國家級重點鎮3個、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2個、省級示範鎮2個、省級衛生鎮3個。
山亭區以新北留路為代表的6條省道改造實現竣工通車。新建改建道路860公里,通車總里程達1396公里。建成汽車總站、公交換乘中心,開通山亭至棗莊新城BRT、山滕城際、城鄉公交等線路17條,實現鎮街公交線路全覆蓋。“兩通一改”工程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實現通路、通水和電網升級。
社會保障
2015年,山亭區社會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85%以上。投資6280萬元,實施176個貧困村產業扶貧開發,5.43萬人實現脫貧。
2016年,山亭區累計為40835名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規範管理高血壓患者26693人、糖尿病患者8565人,為35至64歲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18986人,乳腺癌檢查18986人,新生兒“四病篩查”補助2514人,建立高風險檔案235例,全區出生缺陷發生風險始終控制在4‰以內,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衛計、殘聯、醫院等部門聯合開展“白內障復明工程”,已免費實施手術357例。
地方特產
山城花椒是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山城街道的特產。山亭區山城街道翼雲山花椒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桑村石磨煎餅,是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桑村的特產,桑村石磨煎餅歷史悠久,它選用張寶莊、芹沃無公害、無污染的優質小麥、小米等糧食為主要原料,並配以大豆、芝麻、花生、板栗、核桃等原料。
水泉冬桃是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的特產。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瀋陽等10多個大城市的商場、超市。截至2016年,水泉鎮冬桃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0餘畝,進入盛果期7000畝,年可產冬桃1500多萬公斤。
山產板栗是山亭徐莊特產。至2014年已形成6萬畝板栗、4萬畝花椒、3萬畝柿子、2萬畝核桃、1萬畝雜果生產基地,年產乾鮮果品4萬噸,其中板栗產量達6000餘噸,素有魯南“板栗之鄉”。
西集羊肉湯最早是被明代江南鎮江的美食家湯美顯發現。曾被譽為“天下第一湯”,又被譽為“齊魯第一湯”、“華夏第一湯”。
西集羊肉湯選料是剛長成個的小山羊,肉和內臟分開處理,流動的清水浸泡到一定程度時,悶煮恰到好處,折骨專熬骨湯。幾個羊的羊骨混合熬至白漿,不加任何佐料,盛出的叫羊清湯。
風景名勝
天下第一崮
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魯南七十二崮第一崮當屬棗莊的抱犢崮。辭海等眾多經典詞典都以抱犢崮作為“崮”的詮釋例證,其“君山望海”景色被評為棗莊“十大奇景之首”,是集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於一身的AAAA級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7%,一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含量達7.2萬個,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天然氧吧”,被評為“山東旅遊最美生態山水景區”、“省級自駕游示範點”。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棗莊市山亭區北莊鎮境內,距棗莊市區16公里,海拔483米,東西綿延6公里,南北寬2公里,呈東西走向,主峰遠看像一隻大熊耳,故稱熊耳山。據《嶧縣誌●山川》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是泰沂山脈南部的崮型群體。她以熊耳山為主體,集群崮、雙龍大裂谷、臥虎洞、龍抓崖、崩塌地質災害遺蹟等自然景觀為一體的“AAAA級”景區。堪稱“中華聖景、山東僅有、奇山一絕”。
雙龍大裂谷是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主要探險地質景點.該裂谷屬五億年前的海相沉積,造成山體滑坡,帶動山頂出現裂隙而成。因裂隙兩條,分別呈東西、南北走向,俯看又似兩條播雲撒雨的蛟龍,因而得名“雙龍大裂谷”。雙龍大裂谷線路呈現“V”字形,裂谷深處可達100餘米,寬處10餘米,窄處不足1米。
翼雲石頭部落旅遊度假區
翼雲石頭部落旅遊度假區位於棗莊市山亭區興隆莊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主要以石板房、翼雲山、翼雲湖為核心,融入魯南民俗和小邾國悠久歷史,利用山、水、村等元素,開發建設集石板房山村探秘、民俗文化體驗、田園農耕參與、城郊山水度假和山水遊樂、商務會議、自駕野外宿營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漢諾莊園
漢諾莊園位於山亭區翼雲山下,占地2000畝,建有奧特漢諾酒堡、漢諾陽光大酒店、葡萄觀光長廊、歐情音樂噴泉、地下酒窖、溫泉SPA會所、商旅別墅賓館、全民健身公園、漢諾綠道等,是棗莊市唯一一家集葡萄設施栽培、葡萄酒釀造、溫泉洗浴、休閒旅遊、餐飲接待、生態農業觀光與網球運動等於一體的多元化大型休閒度假景區。
著名人物
張錦湖(1872~1956)又名仁奎,辛召鄉張山灣村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春去廣西當兵。辛亥革命後,投奔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因智取南京有功,被提升為兩淮鹽運使,後任南通鎮守使,代管長江水陸800里。在任期間,對家鄉多有賑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棄官閒居上海。1956年病逝於上海。
劉玉貴(1879~1962)名鴻雁,號劉三,山亭西集鎮伏里村人。終生未娶。是清朝末年聞名遐邇的土陶藝人,流傳至今的土陶工藝品有1000多件,大致分為三類:祭祀用品,觀賞類,生活用品。失傳的品種有酒鬼、八戒、盆、錢悶子等。
張聘卿(1866~1964)原名張象珍,東鳧山鄉東鳧山村人,當地著名教書先生。辛亥革命前,參加“嶧縣共和黨自治會”,任首領。參加同盟會後,常與孫美珠、孫美瑤、栗鳳宇等聯絡。後投奔張敬堯,張失敗後,旅居上海,以算卦為生,並參加了“家禮”(青紅幫)組織。北伐期間,任山東同鄉會理事長,被北伐軍任命為“江北招撫使”。“七·七”事變後,同三子張子光在濟南開辦新華捲菸廠。濟南解放後,張又回到南京開麻袋廠。1964年病逝,葬於南京雨花台。
孫美瑤(1898~1923)傅莊鄉康宅村人。孫氏是當地望族,其胞兄孫美珠是清末秀才,慷慨好義,甚孚眾望。民國九年(1920年),孫美珠正式成立“山東建國自治軍”,自任總司令,民國十一年(1922年)7月15日為官軍所殺。孫美瑤被推為司令,時年24歲。為解除北洋官軍的包圍和山上的給養困難,孫率基幹800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5月6日2時50分在沙溝臨城間的姬莊附近,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臨城劫車案”。經過談判於6月中旬分兩批釋放人質,圍剿官軍撤回原地,“山東建國自治軍”改編為“山東新編第一旅”,孫為旅長。12月19日,北洋政府將孫誘殺於棗莊中興煤礦公司。
王鼎新(1902~1977)原名王淑成,東鳧山鄉馬頭村人。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參加革命,194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嶧縣縣委委員、八區(郭里集)區長、副縣長、代理縣長和浙江司法廳廳長等職。一生參加戰鬥50餘次。曾獲山東省政府頒發的一等功銀質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