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第二中學](/img/1/7a0/nBnauM3X2MDO5kzN3cDN5ITO5ITM5ATMwUTMxADMwAzMxAzL3Q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山丹二中概況
山丹二中創建於1975年,位於山丹縣城西大街30號,現占地面積27300平方米(41畝)。1998年底有國中教學班24個,學生1476人,教職工95人。現有國中教學班42個,在校學校2816人。教職工150人,是目前全縣初級中學規模最大、學生最多、設備較好、師資力量較強的一所縣屬重點國中。
山丹二中的前身是山丹縣清泉中學。1974年開始籌建,校址選在原張賢廟和西街大隊六隊飼養院交接處。1975年,縣革委會決定創辦清泉中學,經費由上級撥款,民眾投勞修建。1976年初,破壞土動工開始建設,由清泉分社所轄生產大隊各承建一幢教室或宿舍。至年底共建土木結構教室六棟18座,宿舍二棟15間。1977年3月學校正式招生,第一屆共招國中5個班,高中3個班,學生400多名,有教職工16人。學校體制屬縣、社(公社)兩級管理。縣管為主,各大隊國小為中學輔導區(下設又橋、郇莊兩個學區)。許明光同志任校長。建校之初,學校設施極為簡陋,學校無大門圍牆,教師沒有辦公室,學生缺桌缺凳,師資短缺,經費緊張。面對重重困難,全校師生髮揚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精神,一邊工作、學習,一邊積極參加建校勞動。打土坯、平場地,為改善辦學條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8年,十一屆三中會召開,撥亂反正,學校教學秩序逐步恢復,特別是恢復高教制度以後,教職工教書育人的熱情高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在教學條件落後,生原質量差的情況下,一方面努力為高一級學校輸送較為合格的新生,另一方面為社會各行業培養了一批初、高中人才,同時解決了學生上高中的社會壓力。1984年的大中專招生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蘭州大學等高校錄取5人,高中中專12人,國中中專8人。是年,學校更名為山丹縣第二中學(簡稱山丹二中),為縣直屬完全中學(高中為二年制)。
1980年3月,原任校長許明光離任,縣政府任命吳自新同志為校長。學校領導班子正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肅清極左路線餘毒,加強政治思想和教學工作,學校出現團結安定進取發展局面。此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到1984年學校初具規模。這期間,增建教室、辦公室、師生宿舍。同時發動師生參加義務勞動,完成了校牆、校門的修繕。從此至今,山丹二中校址固定,整個校園座南朝北,東連物資回收公司、縣屠宰廠,西接西街村耕地,北臨西大街,南靠王什街,東西150米,南北寬148米,呈正方形。建築物布局井然有序,用老百姓的話說:“二中象個學校了”。縣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支持,添置了圖書、儀器,增派了業務較強的教師。廣大師生又初步平整了250米跑道的操場,配置了聯合體育器械、單、雙槓等體育設施。1983年底,共有初、高中班22個,學生119人,教職工64人。
改革開放以來,在縣委、政府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面貌又發生了較大變化,教學條件大有改善,先後建起了理化實驗室、圖書室,增置了實驗櫃、實驗桌、圖書櫃、圖書架等,有了一批電教設備。至1995年底,生、理、化實驗儀器達466種,1500多件,價值五萬三千多元。實驗室達二類標準,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開出率分別達到97.8%和91.1%,圖書二萬多冊,部分圖書向師生借閱。學校還興建鍋爐房一座,解決了師生用水和辦公取暖問題。鋪修了校園油路、球場,油漆、整修了室舍門窗、牆壁,裱糊了教室頂棚,校園得以美化、淨化。
80年代未到90年代初期,由於各種原因,教學質量經歷了曲折反覆,既有取得成功的喜悅,又有曾一度滑坡,走向低谷的教訓。
1988年,學校高中部由原來的二年制改為二、三年制並存,並開設了高中職業班。199年,根據全縣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縣政府決定撤銷二中高中部,199年過渡為縣直初級中學。
從1994年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除教導、總務二處外,先後組建政教處管理學生政治思想教育,下設年級組安排全年級思想教育和學習活動,設教研室負責教育教學課題研究與論文撰寫工作。各部門分工明確,配合協調,教書育人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同時,完善量化考核制度,全校師生共同努力,校風、教風、學風有較大改變,教師苦教、學生苦學蔚然成風,教育教學質量再度回升。199年,學生的單科合格率居全縣榜首,國中中專錄取人數躍居全縣第一。此後,教育教學質量 穩步提高,歷屆初三畢業會考,國中中專招生,高中升學考試成績均列全縣前茅,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
學校每年全校班級一直保持在25個左右,學生人數保持在1200-1500左右,教職工人數保持在80人以上。建校30年以來,山丹二中共培養高國中畢業生16932人(高中2132人,國中14800),為各類大專院校輸送學生78人,各類中等專業學校輸送學生345人(至1999)。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山丹縣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新的世紀,山丹二中搶抓發展機遇,不斷開拓前進,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1年,靠國家拔款,民眾集資等辦法投資476多萬元,修建起5283平方米的教學大樓一棟。2003年,靠教職工自籌資金,於教學樓南邊建成六層單面住宅樓一棟。2004年由國家拔款修建4798.5平方米的辦公樓和學生住宅樓一棟,2005年秋投入使用。至此,校園內原有的建築全部拆除,舊貌蕩然無存。同時,學校在美化、綠化、淨化校園上下功夫,學校重新修整了操場,用五彩方磚鋪就了校園廣場,修建了文化長廊,更新了花壇,安裝了藝術造型的噴泉和彩燈,添置了大型鋼塑“世紀之光”和“希望之星”,種植擺放了另具特色的盆花盆景。校園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已成為山丹縣有名的花園式學校。教學設施逐步改善建成了高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儀器室、多功能語音室、高標準微機網路教室、多功能廳、教師電子備課室及黨員活動室,極大地改善了理化生實驗條件和信息課教學條件,現代化教學手段廣泛套用於課堂教學、教育活動、教師辦公、學校管理等各個方面。圖書室藏書兩萬餘冊及報刊、雜誌多種;有標準化250米跑道操場一處,有籃球、足球、田徑等場地並配置多種器材;設音樂室和美術室,有樂器十八種,為體育、音樂課教學和師生文體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條件。
山丹二中從“鑄師魂、樹名師、創名校”入手,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管理的“深層次”、“細環節”和“全方位”上做文章,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以“名師”的培養、影響,帶動“名校”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教師聘任制和校長負責制,師生的競爭意識、質量意識、發展意識明顯增強;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全面提升教學水平。以“團結守紀,尊師愛生,博學篤行,求實創新”的校風和“敬業愛生、言傳身教、勤奮嚴謹、樂教善導”的教風規範工作,促進學校發展。加強基本功訓練,培養一專多解教師;積極開展教研、科研工作,全校教師每年發表論文20多篇,多項科研成果得到推廣普及。近年來,湧現出市、縣級骨幹教師18人,高級教師9人,中學一級教師78人,在連續幾年的市、縣級青年教師實驗課評選活動中,有多名教師獲獎,教師的學歷達標率為98%。近幾年的畢業會考、抽考中,各科成績均居全縣前列。學校曾先後榮獲省、市、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標準化管理優秀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綜合治理先進集體”、“信息化、花園式學校”、“張掖市初級中學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經過30年的發展,山丹二中已具備加快發展的各項條件,硬體設施一流,科學管理、民主決策,深化教育改革,素質教育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健康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二中全體師生員工,正以昂揚的鬥志,為實現“管理高要求,設施高標準,教師高水平,學生高質量”的目標,為早日成為河西地區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現代化示範學校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