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作為一種漢族民間藝術,屯堡山歌是 屯堡人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枯燥的業餘文化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是樸實的田間文化,獨特的口頭文學。它的曲調以 徽調式為主,樂句多為七言四句。用詞遣句寬泛自由,見物抒情,見事生意,歌詞豐富多彩,其中以反映男歡女愛、風花雪月的愛情為主,張口即來,即興創作,無固定歌本,完全是樸實自如的口頭文學。其類型有四句歌、 盤歌、疙瘩歌、刁難歌、九連環等。
四句歌,又稱 對子歌,以四句為主。內容不拘,又以男女互訴衷情調侃取樂為多。
盤歌,顧名思義就是以事就物盤唱其來龍去脈,這是歌手間互相探測對方水平的一種形式。
疙瘩歌,是在演唱中加進說白的一種類型,也即是在四句中加上兩句、四句、八句不等。開頭兩句和結尾兩句用唱,中間加花句子用說白。
刁難歌,是歌手測試對方的一種形式。問者唱出不可能的難以辦到的事,答者也必須以不可能的難以辦到的事來對應。
九連環,又稱飄帶歌,是山歌逗趣的一種句式變化。把七字句任意發揮,大量使用襯詞,從而加強了語勢,於活潑風趣中豐富了所表達的內容。
特色
屯堡山歌之所以為屯堡人喜愛,是由於屯堡山歌,既可以由一人清唱,也可以二人對唱;既可以一人與多人輪流對唱,也可以分作男女二組對唱。演唱者勿需講究服裝,不用化妝,不用樂器伴奏,不用道具,不擇場地,不要燈光布景,最為方便。屯堡山歌本自腹中出,不用看唱本,開口就唱,你唱我和,多為即興創作。正如民間所說“山歌無本,全靠嘴狠”。
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唱出人生的喜怒哀樂,唱出愛情的悲歡離合,唱出家庭的尊老愛幼,唱出流傳的漢族民間歷史故事,等等;同時也利用山歌演唱鞭笞生活中的假惡醜,嘲弄那些不仁不義、無老無少、好吃懶做、重男輕女等醜惡現象。它從各個側面表達出農民民眾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總之,不論是唱山歌,對山歌,還是聽山歌,都可驅走生活中的苦悶、枯燥和疲勞,還可帶來慰藉與歡樂,它是屯堡農家一種直率的情感渲泄。屯堡山歌的曲調並不複雜,音域也不太寬,朗朗上口,易學易記易傳,所以有著獨特的地域普遍性和廣泛性,只要是屯堡人,不論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可以唱它幾首。
屯堡山歌手充滿智慧、機敏、詼諧、開放與坦誠,大凡生活中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風霜雨雪、鳥獸魚蟲、道橋房舍、人物言行、習慣風俗等,均可引為歌用,不論唱者、聽者,都感到貼近自己,無比親切,生動貼切,使聽歌人感到悅服、認同,獲得特殊的美感享受,產生融通的心理共鳴。
屯堡山歌最為精彩的是情歌,山歌手在情歌演唱中,將自己進行角色轉換,男女歌手雙方超越現實中的自我,而成為男角、女角,以利於“放開來唱”。不論談情說愛,還是打情罵俏,易於“對挖”,而不傷和氣。
好的山歌甚而會超越山歌本身,字裡行間以及歌外,似乎還有更多的內涵滲入呢!
現狀
在安順,屯堡山歌最流行的區域是西秀區的舊州鎮、大西橋鎮、七眼橋鎮、雙堡鎮、寧谷鎮、么鋪鎮和平壩的天龍鎮等。近十餘年來,每逢佳節之期,政府為了搶救和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組織過多次大型的屯堡山歌演唱會及屯堡山歌大賽。如今,屯堡山歌的傳承,正值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時機,一批中青年山歌手脫穎而出,成為農村的“土歌星”,經常被農民民眾請進村寨、請進家庭演唱。每逢娶媳婦、嫁姑娘、立房子、遷新居等喜慶場合,屯堡山歌手的演唱成為一道引人的亮麗風景線,將歡樂灑遍山鄉。
2007年5月29日,屯堡山歌被公布為貴州省第二批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