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級溯因法

Hn 所以,Hn Hn

層級溯因法,是一種逐層探索事物現象原因的溯因方法。換句話說,層級溯因法是一種連續的溯因模式,即根據事實E去猜測可以解釋E的原理H1;接著根據H1的特徵,去猜測蘊涵H1的原理H2,如此連續下去,不斷追求高一層次的理論。
層級溯因法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E
H1→E
H2→H1
……。
Hn+1→Hn
所以,Hn+1
這一公式還可表示為這們的一種逆推模式:
Hn+1←Hn←…H2←H1←E
在這裡,“←”表示逆推的進程方向。
逐級探索事物現象機理的研究方法,體現了科學探索活動永無止境的特徵。被人們探索的客觀世界是永恆發展的,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因果聯繫既有階段性,也有多層次性。與其相應,人們對客觀事物本質或規律性的認識也表現出相應的階段性、多層次性。同時,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因受種種條件的制約而呈現出不斷深化的發展過程,正如列寧所指出的:“人對事物、現象、過程等等的認識深化的無限過程,從現象到本質、從不甚深刻的本質到更深刻的本質”;“從並存到因果性以及從聯繫和相互依存的一個形式到另一個更深刻更一般的形式”。(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2)
下面,我們再看一看人們運用溯因模式對生物遺傳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化情形。
早在19世紀50年代,達爾文已提出生物物種的遺傳規律,揭示了物種世代相傳的機理。然而,人們並不因此而停止探索。
1860年代,孟德爾根據生物遺傳實驗材料推論出在生物性細胞中存在著決定子代性狀的物質因素即“遺傳因子”。然而,生物通過基因遺傳、變異而進行遺傳的機理又何在呢?能否按一種確定的機理來促成生物基因的分布呢?
20世紀初,摩爾根進行了果蠅實驗,並在實驗基礎上揭示基因分布的機理,即“基因是染色體上直線排列的遺傳單位”。
1940年代,美國生物學家G.比德爾則深入追尋基因何以起遺傳作用的問題,提出了“一個基因控制一個酶的形成”的理論。
1950年代後,許多科學家對作為基因載體的染色體進行化學分析,發現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核酸這兩種主要成分所構成的,並且確認脫氧核糖酸(DNA)是遺傳物質;這時,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雙螺旋分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遺傳本質的探索深入到分子水平。在隨後的十多年中,克里克和M.尼倫伯格等人揭示了遺傳信息從DNA到蛋白質的傳遞途徑,破譯了遺傳密碼,確立了遺傳本質的“中心法則”。至此,人們對遺傳本質的探索似乎已深入到了更深的層次,但人們尚未宣告探索的結束。
人類對微觀分子世界的認識是如此,對巨觀宇宙世界的認識也是逐級溯因而深化的。這裡,讓我們看一看人們對宇宙演變過程的探索情形:
人們觀察到恆星光譜紅移現象;
如果恆星在退行,那么恆星光譜紅移就可解釋;
如果整個宇宙在膨脹,那么恆星都在遠離我們而去;
如果宇宙在某一時刻起源於大爆炸,那么宇宙就會不斷膨脹;
因此,宇宙起源於大爆炸。
至此,人類對宇宙起源的追溯並未結束,“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的溯因推測不僅需要不斷證實,而且還需說明宇宙大爆炸的原因等更深層機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