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大衛·盧里 (約翰·馬爾科維奇飾)在開普敦一所大學持教,然而年過五旬的他卻因誘騙並與女學生發生關係而被學校懲處。在學校組織的聽證會上,大衛對校方的指控供認不諱,卻沒有半絲悔改之意。被迫辭職的大衛來到山區小鎮女兒露西 (傑西卡·海恩斯飾)的農場,卻意外遭遇入室搶劫以及三個歹徒對女兒實施強姦,大衛因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十分自責,可是女兒對這件事情的冷處理態度則讓大衛大動肝火,加之女兒對黑人鄰居的一再讓步則讓他更為不解。大衛感覺到羞恥,他感覺自己就像狗一樣活著。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David Lurie | 約翰·馬爾科維奇 |
Petrus | 艾瑞克·艾伯納尼 |
Student | 斯科特·庫珀 |
Board member | Monroe Reimers |
職員表
製作人 | Marlow De Mardt、胡里奧·德佩特羅、Barbara Gibbs、史蒂夫·雅各布、安娜·瑪利亞·蒙提切利、Brigid Olen、艾米爾·舍爾曼、博偉達、Michael J. Werner |
原著 | J·M·科茲 |
導演 | 史蒂夫·雅各布 |
副導演(助理) | Hamish Roxburgh、Wendy Alport、Marchant Bellingan |
編劇 | 安娜·瑪利亞·蒙提切利 |
攝影 | Steve Arnold |
配樂 | 安東尼·帕特斯 |
剪輯 | Alexandre de Franceschi |
藝術指導 | Michael Berg、Anne Beauchamp |
服裝設計 | Dianna Cilliers |
視覺特效 | Paul Butterworth |
布景師 | Fred Du Preez |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名稱 | 獲獎情況 | 獲獎人 |
2008年09月04日 - 2008年09月13日 | 第3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國際影評人獎(費比西獎)-特別展映單元獎 | 獲獎 | 史蒂夫·雅各布 |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庫切諾貝爾文學獎小說改編可以說是本片的最大賣點。原作者庫切是這樣讚揚這部影片的:“導演史蒂夫·雅各布成功地將故事植入南非這塊偉大的土地。主演的表演有力而有深度。”
【改編幕後】
這部名作能改編成電影,澳大利亞製片人安娜·瑪利亞·蒙提切利功不可沒。安娜在上世紀80年代曾做過演員和模特,主演過《遊牧者》、《聚散離合》、《八小時之外》、《我的第一任妻子》等電影及電視劇。從2001年開始轉向電影的幕後製作,在喜劇片《西班牙女郎》中擔任編劇及製片人。這是一部關於移民勞工的黑色喜劇,正是這部處女作使得庫切相信她能夠將《恥》成功改編成電影。因此,當時幾乎默默無聞的安娜一舉拿下了小說的改編權,這讓當時的電影界和文學界大吃一驚。安娜她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那時侯有很多美國電影公司也在爭奪該片的改編權,但可能我是其中最為堅持的一個。很多人都問我你是怎么拿到的,其實我只是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努力工作。”
蒙提切利在摩洛哥出生,她一直想在非洲拍電影。她說:“這就像是一個夢,非洲是如此美麗,那裡的人是如此美麗。在這次拍攝前我去過三次非洲。”
安娜非常欣賞庫切,能夠親手操刀將小說改編為電影劇本,她倍感榮幸:“他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我必須找到相配的劇本。我認為這本小說是如此完美,我不會作根本性的變動。”她決定讓自己的丈夫導演史蒂夫·雅各布來導演本片。她還補充說:“我看這本小說的時候就覺得它非常視覺化,我知道它可以製作成一部好電影。在你面前,銀幕上的它可以更為豐富。你可以在你面前看到暴力、欲望和歇斯底里。”史蒂夫·雅各布和安娜一樣,演員出身,導演處女作是其妻編劇的《西班牙女郎》。
【製作點滴】
這部影片通過融資獲得16.1百萬的製作預算。由導演史蒂夫·雅各布的澳大利亞野草莓電影公司製作該片。該片在南非拍攝,拍攝地點主要集中在多雨的開普頓和崎嶇的山區,劇組還特地在那裡造了一座農場。小說中的主人公盧里教授原定由英籍演員拉爾夫·費因斯扮演。導演看中的正是費因斯與生俱來的獨特陰沉氣質。但最終還是由演技出眾的約翰·馬爾科維奇出演。約翰·馬爾科維奇成功地勝任了這個有著豐富內心戲的角色,準確地詮釋了主人公盧里教授複雜難測的個性、游離畏縮的心靈。馬爾科維奇的獨特氣質直指人心,片中的他眼神痛苦固執,自私冷酷,即使在千萬人之後,黑暗之中,卻能讓人一眼認出。
【電影節贏家】
作為一部小成本的獨立製作影片,《恥》之前受到的關注並不多,但改編自文學名作的電影往往能夠得到各大影展的偏愛,因此,該片成為了各大電影節的贏家。這部影片在2008年8月獲得中東電影節(MEIFF)的最佳影片,並贏得200,000美元獎金。總共有來自35個國家的76部長片和34部短片參加此次電影節。此外,由於庫切原作的影響力和約翰·馬爾科維奇的名氣,在2008年9月的多倫多電影節上,這部小成本獨立製作影片在全球首映後馬上就被Maximum公司買斷了發行權。該片在參賽的大約35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多倫多電影節的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由於該片在多倫多電影節上的成功,該片順利地賣到了一些歐洲國家以及土耳其、以色列、巴西和墨西哥等國,但目前還沒有被美國收購。
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於1991年戴克拉克上台後明文解除,然而實行了四十多年的隔離,讓文化差異、價值觀、社會階級、性別意識的鴻溝根深蒂固地深植人心,不是一紙法律條文所能弭平。
導演忠實地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的小說《屈辱》搬上銀幕,由百變的美國演員約翰·馬可維奇擔綱演出守著舊時代價值觀的南非白人教授,劇本擺脫一般文學改編電影的窠臼,捨棄旁白,將生澀嚴肅的小說語言轉化為電影語言,讓鏡頭說話、讓角色發聲、讓觀眾反思故事中的種族、階級、歷史與性別議題。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Fortissimo Film [荷蘭] | 2. Sherman Films | 3. Whitest Pouring Films | 4. Wild Strawberries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澳大利亞 | 2009年6月18日 | 英國 | 2009年2月19日 |
挪威 | 2008年12月26日 | 中國香港 | 2009年4月8日 |
加拿大 | 2008年9月6日 | 土耳其 | 2009年4月15日 |
巴西 | 2008年9月26日 | 丹麥 | 2009年4月19日 |
德國 | 2009年2月6日 | 俄羅斯 | 2009年5月21日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該片獲得普遍正面的評價,有84%有利評級,爛番茄和Metacritic網站平均得分為百分之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