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區建築技術經濟

居住小區建築技術經濟指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施工和使用全過程中技術經濟效果的分析、評價和論證

基本介紹

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施工和使用全過程中技術經濟效果的分析、評價和論證。其目的是為小區建設提供經濟依據。一個完整的居住小區,包括若干住宅建築群和為小區居民服務的各項公共建築、道路、綠地、各種管線設施以及人防工程等。

內容介紹

居住小區技術經濟的主要內容:

①在小區規劃時,根據小區基本功能要求,確定小區各構成部分的合理層次與關係。據此安排住宅建築、公共建築、管網、道路及綠地的布局,確定合理的人口與建築密度、房屋間距和建築層數,布置公共設施項目、規模及其服務半徑,以及水、電、熱、燃氣的供應等;並劃分上述各部分包括土地開發在內的投資比例。

②在單體建築設計時,根據建築功能要求,合理確定建築標準,選用適當的標準設計或另行設計。儘量採用定型構配件,減少類型,以利工業化施工;對於同一小區的同類房屋,不宜採用多種建築體系;儘可能就地取材;人防工程注意平時與戰時使用相結合。

③在工程施工中,組織好分期分批施工,使住宅建築及其配套項目分批同步建成交付使用;做到先完成地下工程和管網,後進行地上工程的施工,避免反覆挖填造成浪費。對小區內同類建築,應安排平行流水作業,按合理工期完工。

④在小區建成後,為節約管理和維修費用,減少能源消耗,鍋爐房、變電所、水泵站和電梯等應採取經濟運行措施,合理確定建築物和設備的維修周期,全面安排各項維修工作。⑤技術經濟評價,即對不同方案的建築密度、 人口密度、 總投資及按每戶或每一人口計算的投資等技術經濟指標進行全面分析,統一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為方案選優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