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尼珍
播音主持名尼珍,女,藏族,西藏拉薩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中心一級播音員,擔任新聞、文學、法制、音樂等節目的主持及製作工作。現在工作與西南民族大學。
1992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中心藏語部從事藏 語播音工作,同時在民族中心的漢語節目《民族大家庭》中做客串主持。1996年至1998年元月兼職在中央電視台,與人合作主持《中華民族》。1996年8月在第十四次全國藏語文藝廣播會議獲播音三等獎。1998年10月的第十六次全國藏語文藝廣播會議中獲播音二等獎。1999年3月21日在中央電視台與海外中心的主持人李詠合作主持慶祝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文藝晚會特別節目《雪域歡歌》。她同樣是一位旅遊愛好者,喜歡美的事物,喜歡到世界各地去旅遊。
個人經歷
1992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199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中心藏語部從事藏語播音工作。
1993年在民族中心的漢語節目《民族大家庭》中做客串主持。
1996年在第十四次全國藏語文藝廣播會議獲播音三等獎。
1996-1998年兼職在中央電視台,與人合作主持《中華民族》。
1998年第十六次全國藏語文藝廣播會議中獲播音二等獎。
1999年在中央電視台與海外中心的主持人李詠合作主持慶祝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文藝晚會特別節目《雪域歡歌》。
2004年西藏新聞做報導名為《用聲音演繹多彩人生》。
2011年參加西南民族大學60年校慶。
教學歷程
也許不少人知道近期在康巴電視台上映的故事片電影《故鄉德格》,是由我校三位學生主演拍攝的,卻很少人知道,這三位主演都是尼珍直接向影片導演推薦的。尼珍在做好授課、行政工作的同時,依靠自己在傳媒行業、演藝圈豐富的人脈資源,為學生今後的工作和專業實踐“牽線搭橋”。作為表演系150餘名學生的“大家長”,忙碌的本職工作和尼珍自己為自己“額外”添置的工作,擠占了她大量的私人時間、娛樂時間,尼珍的女兒曾為此撒嬌得抱怨道:“您去當他們的媽媽好啦!”
尼珍說:“失去與獲得之間,一切都是應該的,因為選擇了,就應該做自己該做的事。”
1.從面對調音台到面對孩子們,尼珍說:“我很滿足。”
尼珍,1988年由西藏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前身),1992年畢業直接到中國人民廣播電視台工作,這一乾就是13年。13年中,尼珍老師從事藏語與國語雙語播音的工作,偶爾客串中央電視台主持。2005年任職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影視表演系專業。
“當時我就想,這么多年的播音主持生涯,我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可以把自己知道的、了解的,和孩子們分享,這比對著冰冷的機器,更有意義。”
藝術學院表演系共150多名學生。尼珍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近期狀況和每天的考勤狀況都了如指掌。通過手機、QQ,她時刻保持跟學生的聯繫,而學生也願意和老師分享學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有時候要處理的事情太多,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尼珍也會感到心力交瘁。她曾對同事這樣描述工作,“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工作像是撥烏雲。撥開一層又一層,卻總見不著太陽。”在這種情況下,尼珍常常自我開導,說“做這些工作,有人逼你嗎?沒有。你要求什麼回報沒?沒有。那你還計較什麼?還抱怨什麼?工作吧”。
很真實,真實得讓人心疼。疼尼珍的,還有她最愛的學生。
有一個已經畢業的學生,在找到自己第一份工作,領到自己第一份工資時,給尼珍寄來了一份禮物:一雙鞋和一封信。信上說:“尼老師,我總是看到您的小腿腫腫的,或許是因為走路,或許是因為長時間站立。我送給您送一雙鞋, 希望您穿得舒服些。身體就不會那么痛了。”
不僅如此,每到節假日或者天氣變換時節,尼珍總是能收到幾百條學生的問候簡訊,把她的心塞得滿滿的。
苦中作樂也好,甘之如飴也罷,這一路,有學生相陪,尼珍說:“我很滿足。”
2.花錢出力為學生鋪路搭橋,尼珍說:“我願意。”
十餘年媒體工作,讓尼珍累積了豐富的人脈資源,結識了不少媒體從業人員和演藝圈工作者。一旦有機會,尼珍就會為學生“牽線搭橋”,為學生創造相“伯樂”的機會。
影視表演系專業的“畢業大戲”就是尼珍為在校學生“牽線”的重頭戲。通過畢業大戲,一方免讓學生熟悉我國經典名著,切身領悟它的深厚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人脈網路,請來相關企業單位或知名導演等,為學生提供一個向用人單位展現自我實力的平台。
除此之外,一旦相識的導演要拍攝民族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會聯繫尼珍,讓她提供演員,這樣不少學生都獲得了令自己受益匪淺的實踐經驗。
除了近期播出的《故鄉德格》,尼珍還給學生介紹過拍攝解放題材的電視劇。在接觸這些民族、解放題材的影視作品時,不但增加學生的表演經驗,提高演技;而且讓學生近距離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有一名2002級畢業生,尼珍雖然幾乎沒有給他上過幾節課,但是因為覺得這孩子有潛力,便把他介紹給北京的導演,現在這名學生在北京發展不錯。2003年,尼珍還推薦了一位河南籍學生到西藏電視台工作,現在已成為電視台當紅主播,年薪30萬。除此之外,尼珍多年向西藏電視台、西昌電視台、西藏話劇團推薦我校學生,積極給學生尋找就業機會。不僅給本學院學生聯絡工作,尼珍還給自己接觸到的藏學學院學生推薦合適的實踐崗位。
曾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尼珍,把自己認識的北京導演,介紹給北漂的學生;她還自己花錢買禮物,讓學生借著送禮物的機會,認識導演,推薦自己;她每次一回北京,總是把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各屆學生集中起來,請大家吃頓飯,談談心,聊聊天,給那些北漂的孩子“家”的溫暖。
3.資助貧寒學子,持之以恆,尼珍說:“我覺得值。”
作為一名老師,尼珍認為,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得是教學生做人。而她用自己的切實行動,告訴學生,愛是什麼。
自從尼珍老師來我校工作後,每年堅持資助6個我校貧寒學子,雖然一個月的資助額也不多,但連續5年的積攢,也是筆不小的數目。尼珍的女兒就曾經對她說:“媽媽,你認識他們嗎?為什麼幫他們呀?”尼珍說:“你整天看著媽媽念經,現在媽媽眼看著有人要倒下,而不去扶,自己念經又有什麼用呢?自己少買一套衣服,就可以多幫助一個學生,媽媽覺得值。”
尼珍的資助不是溺愛,她要求每一個自己資助的學生,每學期末都要交給她這一學期的成績單。成績出現下滑的學生,她就會考慮暫停對他的資助,以保證自己的錢確實資助到了應該得到幫助的學生。
有一個尼珍老師資助的女學生,從來沒有跟尼老師講過一句話。每次見到尼珍,總是遠遠的點點頭,就跑走了。女孩最後考取了昌都地區的公務員。一個月後,尼珍收到了這個孩子寄來的一封信,信上說:“感謝老師,我會永遠記得老師曾經對我的信任和幫助。今天我拿到了工作後的第一份工資,但是我現在必須用它來幫助家庭。但是我以後一定會以自己的方式回報老師。”
尼珍看到後,很感動,並不是惦記學生今後的回報,而是感動學生懂得感恩,學會如何做人。一次,尼珍在食堂吃飯,不經意看見一個學生,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打飯的視窗,最後只買了一份最便宜的素炒白菜和白面饅頭,尼珍的心裡酸酸的。後來,打聽到這個學生家庭十分困難,尼珍出錢資助他度過困難。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尼珍的“天下”是她的學生們,一點一滴,用愛澆灌;一言一行,傾盡心力。尼珍說:“如此作為,只望我的學生,在以後的人生,行善事,做真人,收穫成績,並活得快樂。”
盤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簡稱(CNR)隸屬於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本任務是盤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主持人,包括中國之聲、經濟之聲、音樂之聲、中華之聲等節目的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