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特徵
![尼泊爾菊三七](/img/b/629/nBnauM3XxMzM1UzM0kDN4kjM2MTM2IzM3YTOzMTNwAzMxAzL5Q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頭狀花序多數,直徑10毫米,通常花莖枝端排成伸長的疏傘房狀;花序梗長1-10厘米,有數個線形苞片,被密短柔毛。總苞狹鍾狀,長10-13毫米,寬約10毫米,基部有7-8個線形小苞片,被密短柔毛,總苞片1層,13-14個,線狀披針形,長10毫米,寬1.5-2.5毫米,頂端漸尖,邊緣乾膜質,背面密被黃褐色絨毛或近無毛,有時具無柄的腺毛。
![尼泊爾菊三七的花](/img/4/f10/nBnauM3X4UzM3MTNxATN4kjM2MTM2IzM3YTOzMTNwAzMxAzLwU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產地分布
產雲南(鎮康、騰衝)、貴州(羅甸、赤水、望謨、荔波)。生於溪邊岩石上或田邊。海拔1100-2100米。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也有分布。模式采自尼泊爾。藥用功效
含黃酮、生物鹼、香豆素類等多種成分。有鎮痛、止血,抗凝血、降糖、抗腫瘤作用。據《中藥大辭典》載:“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消腫。治支氣管炎,肺結核,崩漏,臃腫,燙傷,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毒性
從該植物中已分離得到具有肝毒性的吡咯啶生物鹼,食用過多會產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