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藝術、教學
1967—1979年在大理州白劇團擔任樂隊首席二胡及從事音樂創作、樂隊指揮等工作。曾經為《蒼山紅梅》《望夫雲》《蝶泉兒女》等多部大型白劇作曲,獲得國家文化部,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嘉獎,這些作品具有一定建樹及開拓性,對白族戲劇音樂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79年調入雲南藝術學院音樂系,主要從事音樂藝術教育,先後講授二胡專業課,中國樂器合奏,管弦樂合奏,合唱,音樂欣賞六門課程,教學效果良好。歷年所教的大部分學生分配在省級文藝團體和地州文工團擔任藝術骨幹。
結合教學實踐創作了《大理音畫》《大理組曲》等交響樂作品及《雲嶺九曲》《景頗山速寫》《紅河行》《趕擺》《版納金秋》《傣鄉舞曲》《佤山鼓舞》等大量樂曲。多數作品曾由雲南人民廣播電台演播,或代表雲南藝術學院參加各種演出。
在努力從事音樂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雲南民族音樂的科學研究及藝術創作,主要論著有《論白族曲藝大本曲之三腔》《雲南洞經音樂藝術》《白族社會生活中的吹打樂》《蝶泉兒女音》,1995年完成由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資助的“八五”社會科學科研課題《雲南洞經音樂研究》,成果為專著《雲南洞經音樂》一書,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1999年完成由雲南省教育委員會資助的科研課題《白族社會生活中的吹打樂》。2005年8月完成由雲南省教育委員會資助的科研課題《白族曲藝大本曲藝術研究》,編創了由雲南民族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音樂系列磁帶和CD作品大本曲《柳陰記》《納西古樂》《雲南洞經音樂》《雲南葫蘆絲與悶笛》《白族三弦音樂》《白族嗩吶音樂》《白族嗩吶精曲》《木鼓,銅鼓,太陽鼓》《阿哥阿妹跳腳來》《白族鄉音》等。為《蒼洱曲》《大理縱橫》《望夫崖》《名城大理》等若干影視作曲和配樂。
獲獎情況
1976年為白劇《蒼山紅梅》作曲,獲國家文化部,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嘉獎;
1979年為白劇《望夫雲》作曲,獲國家文化部,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嘉獎。(當時屬文化革命後期,不設立獎項);
1984年為為白劇《蝶泉兒女》作曲,獲國家文化部、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及雲南省文化廳嘉獎;
1994年作歌曲《大理美》獲國家文化部,全國第四屆“群星嘉”優秀獎;
1995年為雲南省代表團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節目作曲,獲國家體育委員會頒發一等獎;
1995年作歌曲《蒼山十九峰十八溪》獲大理州宣傳部頒發一等獎;
1992年獲雲南藝術學院頒發科研二等獎;
1994年獲雲南藝術學院頒發科研二等獎;
1998年12月榮獲雲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和證書”;
2006年為雲南省新劇目展演白劇《白潔聖妃》作曲,獲雲南省文化廳頒發音樂創作二等獎。
印象採擷
對大本曲的研究不乏有人,大多處於零散研究,作為一部全面,系統的專著,尹懋銓先生功莫大焉,我以為一部論著,對一個眾說非雲的事物,一定要有自己獨到的發現,此文因為有了發現,因此也就有了存在的價值。論文邏輯清晰,譜例分析準確外,論著還對大本曲文學唱本的結構、格律、音韻、修辭等藝術元素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是難能可貴的。
——趙建華(國家一級劇作家)
多年來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在音樂學界,特別是民族音樂理論界對於大本曲藝術也從不同的角 度作過不少研究,但以目前所看到的研究文章及專著看尚缺乏足夠的系統性與學術性,因此由雲南藝術學院尹懋銓教授所承擔的省級研究課題《大本曲藝術研究》可認為是填補了此空白,具有較重要價值與意義。
——陳勇(省音協主席、教授、雲藝副院長)
尹老師完成的《白族大本曲藝術研究》課題正是連線現代與傳統的具體學術實踐,他的課題研究中集文本研究與田野調查相結合的視野,對白族大本曲形成的源流,價值以及生存的文化意義進行了人類學高度的梳理,毫不誇張學術結論,使我們對大本曲這一民族瑰寶有了一個認識的深化和升華,並使這種傳統曲藝形式在當代提倡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條件下,有了發揮其文化功能的可能,因此,這一課題的完成,無論從理論的高度或操作的層面,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申波(雲南藝術學院教授)
《雲南洞經音樂》這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作了認真的研究,收集了樂班、樂器、曲牌、演奏、流傳情況等方面比較翔實的資料,對資料進行了科學的分析,比較和研究,對洞經音樂的內涵、源流、分類、功能、結構類型、文化背景、風格、美學特徵等作了系統的有說服力的探討,很有學術價值,課題對洞經音樂作了比較科學的理論闡述,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有若干重要的突破。
——曉雪(著名詩人)
尹懋銓老師對美國旅遊團的《中國民族器樂講座》已經講了八年,不知道多少次了,深入淺出,品位高,精彩,老外太喜歡了。
——郭其芳
讓孩子《愛上民樂》通過欣賞傳統的民族樂器表演,了解中華民族音樂,音樂會請到雲南省著名音樂家、音樂教育家尹懋銓為聽眾講解,讓所有年輕觀眾認識我們雲南豐富的民間樂器及音樂。
——葉茸(春城晚報)
來源:《雲南藝術學院報》第141期